六月,李徹親自掛帥,從奉天起兵南下。
前軍以越云為將,吉泰罕為副手,率具甲騎兵師一萬人。
左軍主帥陳平之,副手解安、解明,領三個步騎混合軍,一個火炮師。
右軍主帥王三春,副手李勒石、薛鎮(zhèn),同樣領三個步騎混合軍,外加一個迫擊炮師。
李徹親自帶領中軍,楊璇、耶律和為副將,一眾武勛陪同。
后軍則由賀從龍帶領,薛衛(wèi)為副將,領兩個步兵軍和數(shù)十萬輔兵、民夫,負責后勤補給。
共計戰(zhàn)將數(shù)百人,正規(guī)軍十萬余,算上輔兵、民兵,足以號稱五十萬大軍。
這么看來,其實李徹手下并不缺武將,甚至可以說是將星薈萃。
但奉國的地盤實在是太大了,各地都需要將領駐守。
只希望那些武勛們能快點成長起來,也不至于讓李徹無人可用。
大軍一路南下,兵鋒所向北地各郡縣聞風歸附,官吏紛紛出來接駕。
李徹也沒閑著,從奉軍基層提拔、抽調大量隨軍官員和低級將領,替換掉那些舊政權留下的官吏。
不是他卸磨殺驢,那些被替換下的官吏去了后方,自然會妥善安置,成為朝廷各部的官員。
但如今是戰(zhàn)時,李徹必須確保對新占區(qū)域的絕對控制權。
穿過華北平原,大軍行至戰(zhàn)略分岔點。
到此時,便要開始分兵了。
李徹下令,左軍陳平之部與右軍王三春部繼續(xù)向南開進,前往預定戰(zhàn)線。
和早已集結在那里的南軍、東南軍主力對峙,形成壓迫之勢。
而李徹自己,則親率中軍精銳以及越云的前鋒鐵騎,轉向西進,目標直指晉地。
后軍賀從龍部則暫留后方,負責鞏固已占領區(qū),并確保從奉天到前線的漫長補給線暢通無阻。
欲入晉地,則必須翻越太行山。
太行山延袤千里,百嶺互連,千峰聳立,萬壑溝深。
數(shù)千年來,太行山便一直阻斷著晉冀豫三省間的交通往來。
在古代,想翻越如此險峻的山脈自然是極其困難的,只能通過八條通道進入晉地,古稱太行八陘。
所謂陘(xg),即是山脈中斷的地方。
李徹選擇了太行八陘其中之一的蒲陰陘,作為進軍路線。
行軍在崎嶇險峻的古道上,仰望著兩側高聳入云、絕壁如削的山峰。
李徹深切體會到了古人對‘行路難’的慨嘆,也理解了他們?yōu)楹稳绱丝粗仉x別。
如此天險,的確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古人出一次遠門,不知要走過多少個這樣天險之地,一不小心是真有可能死在路上。
陳規(guī)騎著馬跟在李徹身旁,看著這艱難行軍的場面,他的職業(yè)病又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