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玉書提到路朝歌其實他心里也沒底,不是劉子鈺會不會同意,而是路朝歌愿不愿意去,之前南疆出了事,路朝歌毫不猶豫的接受了劉子鈺的命令,帶兵去了南疆把南疆的那些小國給趕了出去,雖然朝廷在這件事上沒有撈到什么好處,但好歹還是收回了南疆之地,保住了朝廷的顏面,而路朝歌則在這次之中撈了不少的好處,能看到的就是那大筆大筆的銀子,雖然都留在了南疆交給了各地讓各地恢復(fù)民生經(jīng)濟,而看不到的好處,那就是南疆五道之地的民心吶!
之所以心中沒底,還不是因為之前的那點事,路朝歌帶兵去北方的時候,劉子鈺讓幾位王爺聯(lián)手對付路朝歌,那一次路朝歌倒是沒有什么反應(yīng),畢竟他在北方也做不了什么,可是那一次確確實實的激怒了李朝宗,不僅讓人帶兵打進(jìn)了雍州道,甚至直接占領(lǐng)了永州道,更是揚言要是劉子鈺不下令齊王和淮王撤軍,就把長安城變成一座空城,可見當(dāng)時的李朝宗有多么憤怒。
這個時候再去讓路朝歌去南疆給朝廷擦屁股,就算是路朝歌愿意,李朝宗也未必能同意,更何況朝堂上的人都知道,路朝歌的妻子要生孩子了,這個時候路朝歌能為了朝廷的那點屁事離開涼州?
“秋玉書,你到底是何居心?”祖翰良喝道:“居然還敢提路朝歌那個叛逆?!?/p>
“祖大人,您就說路朝歌是不是最合適的人選吧!”秋玉書說道:“大楚之內(nèi)你找找看,還有沒有比路朝歌更合適的人選了?!?/p>
“無論如何不能讓路朝歌去?!惫鸷肓琳境鰜碚f道:“路朝歌就是一個叛逆,而且要是讓他去了江南,就算江南之地能回到朝廷手中,他也一定會獅子大開口的?!?/p>
“江南四道遠(yuǎn)離涼州所轄范圍,他路朝歌可不會要一塊飛地。”秋玉書說道:“就算是要了又能如何,只要朝廷將江南四道的水路陸路給堵住,餓都能餓死他和他手下的戰(zhàn)兵,路朝歌不是那種沒有戰(zhàn)略眼光的人。”
“何況和江南四道比起來,諸位大人覺得路朝歌的獅子大開口有那么重要嗎?”秋玉書環(huán)顧朝堂之上的袞袞諸公,說道:“江南四道之地一丟,朝廷糧稅財稅最少損失三成以上,和這三成的糧稅財稅比起來,路朝歌能要的又有多少呢?不要只顧著眼前的這么點利益,眼光看的要長遠(yuǎn)?!?/p>
“長遠(yuǎn)?在看的長遠(yuǎn)一些,就怕李朝宗和路朝歌已經(jīng)進(jìn)了這長安城了?!睂m嘉熙惡狠狠的說道:“前一次就是我多嘴,勸陛下讓路朝歌去了南疆,讓他在南疆占了那么大的便宜,這次無論如何不能讓他去江南。”
“好處,我為何沒看到什么好處?”秋玉書說道:“他向朝廷要什么好處了嗎?從南疆小國要來的一億多兩白銀,也留在了南疆,讓南疆百姓恢復(fù)生產(chǎn)生活,我就想問問還有這么廉價的勞動力了嗎?”
“民心民心?!睂m嘉熙說道:“現(xiàn)在南疆名義上實在朝廷手中,其實那些百姓心里裝的全都是路朝歌,只要路朝歌帶兵一趕到南疆,那些百姓定然簞食壺漿開門迎接路朝歌,這么大的好處不算是好處嗎?”
“又想馬兒跑又不給馬吃草,天底下的好處都是你的是不是?”秋玉書說道:“陛下,此時最重要的是解決問題,路朝歌遺留下來的問題,可以再想辦法解決就是了,和丟了江南四道相比,剩下的事不過就是小事罷了。”
“小事多了就變成大事了。”祖翰良說道:“若是這一次江南的百姓在一邊倒向路朝歌,那我就想知道這大楚還有多少地方的百姓會記得朝廷。”
“為什么要讓路朝歌長留江南?”秋玉書冷哼道:“打完仗就讓他離開就是了,更何況你們覺得路朝歌會長留江南之地嗎?路朝歌的妻子生產(chǎn)在即,以他對他妻子的寵愛程度,你們覺得他愿意在江南之地久留嗎?”
“那你覺得這個時候路朝歌會離開涼州去江南嗎?”祖翰良問道:“你也知道路朝歌的妻子生產(chǎn)在即,江南之地和他的妻子比起來,你覺得在路朝歌的眼里哪個更重要?”
“所以我說這一次要給足夠的好處才行。”秋玉書說道:“利益給的足夠,想來他也是會動心的吧!不過他能不能答應(yīng),估計也就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就算能說服路朝歌,你們怎么說服李朝宗?”宮嘉熙說道:“前不久的事,想來在李朝宗心里也是一個心結(jié)吧!他舍得讓路朝歌去冒險嗎?”
“不試試誰知道?”秋玉書說道:“陛下完全可以派人前往涼州的同時,在斟酌一下其他人,若是能在路朝歌同意之前找到合適的人選,到時候就算是沒說服路朝歌也沒什么損失,我們也有了合適的人選,一舉兩得的事,何樂而不為呢?總比站在這里討論來討論去要好的多吧!”
“從江南傳消息過來的這段時間,我想紅杉軍已經(jīng)對江南開始用兵了?!鼻镉駮^續(xù)說道:“若是在這么拖下去,紅杉軍消滅大量的朝廷的有生力量,路朝歌到了江南也沒有兵力可以調(diào)動,這江南之地也就算是徹底丟了,時間不等人吶!陛下。”
小主,這個章節(jié)后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xù)閱讀,后面更精彩!
此時的劉子鈺又陷入了猶豫,不怪路朝歌說秀才造反三年不成,就這種猶豫不決的性格能干成什么大事,為什么歷史上開國之君王多是軍中將軍?
就是因為這些將軍雖然在謀略上可能差了一些,但是在決斷上絕對要超過那些讀書人,該出手時就出手絕對不會猶豫不決,該放棄的時候就放棄也絕對不會拖沓,這就是這些讀書人所不具備的。
“陛下,還請早做決斷。”秋玉書躬身行禮道。
“誰愿意去一趟涼州?”劉子鈺下定了決心,開口道:“請路朝歌出兵江南?!?/p>
聽了劉子鈺的話,所有人都低下了頭,誰也不愿意去涼州,這涼州現(xiàn)在倒不是什么龍?zhí)痘⒀?,但是誰都知道這一次想要說服路朝歌去江南,難度不是一星半點的大,這種沒有好處的事,不是誰都愿意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