韻悠長,再到唐詩宋詞的格律嚴謹,古代詩歌在語言規(guī)范上有著嚴格的范式。而現(xiàn)代詩歌的興起,打破了諸多傳統(tǒng)格律的束縛,語言開始走向更加自由多元的表達。在這一背景下,樹科以粵語創(chuàng)作詩歌,是對常規(guī)詩歌語言的大膽突破。
詩中
“唔話你唔知”“噈而家”“睇下”“咗”
等粵語詞匯的運用,充滿了濃郁的地域文化色彩。這種方言的運用,讓詩歌脫離了普通話書寫的同質(zhì)化,賦予詩歌一種鮮活的生命力。它就如同在一片標準化的語言花園中,開辟出一塊生長著奇花異草的獨特角落。讀者在閱讀過程中,仿佛置身于粵北韶城的街巷,能真切地感受到當?shù)氐娘L土人情,使詩歌與地域文化緊密相連,構(gòu)建起一種獨特的文化身份。
宇宙哲學:微觀與宏觀的交織
這首詩名為
“講啲啲宇宙嘅哲學”,雖篇幅短小,卻蘊含著對宇宙哲學的深刻思索。詩中從微觀的個體情感體驗出發(fā),逐步延伸至宏觀的宇宙概念,實現(xiàn)了微觀與宏觀的巧妙交織。
詩歌開篇
“唔話你唔知
噈而家,你睇下
睇到咗我,心度有我
我噈系你嘅世界!”,以一種直白而熱烈的口吻,描繪出個體之間的情感聯(lián)系。這里的
“你”
和
“我”,是具體的人物形象,在情感的世界里,當一方映入另一方的心中,對方就成為了自己的整個世界。這種對個體情感的細膩捕捉,是微觀層面的人性表達。正如泰戈爾在《飛鳥集》中所寫
“眼睛為她下著雨,心卻為她打著傘,這就是愛情”
,同樣是對個體愛情中復雜情感的微觀刻畫。
接著,詩的視角發(fā)生轉(zhuǎn)換,“一樣咁話啦
唔理我?guī)讜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