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同假嘅道路》(粵語詩)
文樹科
道嘅真,有我哋
同埋我哋嘅冚唪唥嘅
路嘅假,佢諗啫
咪噈喺揾我哋上道……
我哋嘟喺道嘅心度
道嘟喺我哋嘅心度
路呢?路幾大
路嘟系有狹隘嘅……
真嘅,假嘅
噈睇佢著唔著裝嘅
道啊,真到一絲唔掛哈
我哋噈系皇帝嘅新衣……
《樹科詩箋》2025。3。11?;洷鄙爻巧澈?/p>
《解構與重構:粵語詩<真同假嘅道路>的辯證美學》
文阿蛋
在當代詩歌的多元圖景中,樹科的粵語詩《真同假嘅道路》以獨特的語言形態(tài)與哲學思辨,開辟出一方充滿張力的詩意空間?;浾Z作為極具地域特色的語言,其俚俗與典雅交織的特質,在詩歌中不僅承載著嶺南文化的基因,更成為解構傳統(tǒng)詩學、重構意義體系的銳利工具。這首詩通過對“道”與“路”、“真”與“假”的辯證書寫,將語言符號的能指與所指推向極限,在看似碎片化的表達中,構建起一個充滿智性光芒的哲學場域。
一、粵語方言的詩性突圍:語言符號的解構與重生
在詩歌創(chuàng)作中,語言從來不是透明的媒介,而是具有本體論意義的存在?!墩嫱賳缆贰芬曰浾Z方言為載體,打破了普通話詩歌的語言霸權,展現(xiàn)出獨特的語言張力。詩中“冚唪唥”“諗啫”“噈喺”等極具粵語特色的詞匯,不僅賦予詩歌濃郁的地域文化氣息,更在語言層面制造出陌生化效果。正如俄國形式主義理論家什克洛夫斯基所言:“藝術的目的是要使人感覺到事物,而不是僅僅知道事物。藝術的技巧就是使對象陌生,使形式變得困難,增加感覺的難度和時間長度。”粵語方言的運用,使讀者在閱讀過程中需要放慢速度,細細品味每個詞匯的獨特韻味,從而延長了審美體驗的時間,增強了詩歌的藝術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