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包嘅吟尋話》(粵語詩)
文樹科
佃個嗰陣,睇到喺我
大包細包,大細唔嬲
大細通殺……
大咗啲喇,睇我薄啲
嘟冇話乜,仲識扮嘢
講聲好話……
家下威啦,睇我厚薄
唔喺細時,話曬唔該
嘥氣過我……
哎呀,哎呀呀,憑啲乜嘢……
《樹科詩箋》2025。2。1?;洷鄙爻巧澈?/p>
《紅包敘事的三重變奏:論樹科粵語詩中的生命儀式與方言詩學》
文文心
一、詩語時空的方言密碼
在珠江三角洲的冬日里,樹科以粵語特有的"佃個嗰陣"(那個時候)開啟人生儀式的倒敘,這個充滿地域時間概念的起筆,恰如珠江潮水漫過麻石街巷,將讀者帶入嶺南特有的文化記憶場域。詩人選擇"大包細包"這對粵語疊詞構建童年語境,其音律上的平仄對應(大包dɑi
bɑu,細包si33
bɑu)形成獨特的聲韻回環(huán),暗示著紅包文化中"大"與"細"的辯證關系。"大細通殺"的市井俚語在此完成詩意轉化,孩童純真的物質渴望與成人世界的社交規(guī)則在四字俗語中形成微妙張力。
第二節(jié)的語音游戲更顯精妙:"薄啲bk22
di"與"扮嘢bɑn22
j13"構成輔音[b]的連續(xù)爆破,模擬拆紅包時的期待與失落。"嘟"dou"這個粵語特有的語氣助詞,既指紅包的輕薄,又暗含對人情世故初覺醒的無奈嘆息。當"講聲好話"的社交程式突破童真語境,語音的輕重格式(gong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