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討十萬八千竅修煉術是一件很枯燥的事情。
旁聽者但凡錯過一處,又或跟不上節(jié)奏,隨后就會陷入茫然中。
容添丁在馬車上顛簸了數(shù)天,又縱馬一天,等到一覺醒來時,只見張學舟和燃燈道人你一言我一語,兩人口中各有誦讀。
雖說兩人誦讀的內容不同,但又保持了連貫。
哪怕張學舟面顯難色,口中的誦讀也沒停下來過。
東土和西方教對竅穴的定義有差別,而時代對知識內容的更新同樣有著不斷變化,容添丁只覺燃燈道人口中所說的內容讓他難于理解。
容添丁聽一句都是如此,這更無須說涉入其中的燃燈道人和張學舟。
燃燈道人仗著年歲高見識多,在十萬八千竅術上又有授業(yè)的本事,他皺眉但不時又含笑。
哪怕是有過同類術的修行,這也并非聽一聽就能學會的能耐,甚至這大概率會產生混淆。
燃燈道人和張學舟你一言我一語不需要去考驗對方講解時是否誠心,但凡對方講述時吞吐不詳,這就意味著對方在口述時有遮掩又或失誤。
而按照約定,兩人哪怕是無法從對方所講述的內容中獲得裨益,也需要將自己所知內容講解完。
燃燈道人皺眉的原因是因為講解有部分混淆,又存在難記的問題,以后想弄清楚這套辟毒決的十萬八千竅之術少不了需要大量時間進行斧正和修行嘗試,但他含笑則是因為哪怕是將自己所知內容講述出去了也不會造成泄密。
他記不住,對方同樣如此,而要修行所成又不知是何年何月。
對資歷尚淺的修煉者而言,他在這種講法中確實有些以老欺小。
但這就是修士講法的交換,沒有人可以保證絕對的公平。
至少燃燈道人覺得自己所獲匪淺,他也很滿意這場講法的交換。
“要停下來歇一歇嗎?”張學舟開口道。
“你我已經講解到神通境關聯(lián)竅穴區(qū)域,不如一氣呵成!”
燃燈道人搖頭。
不入神通境,對方連對應大竅都沒打開,更無須說大竅關聯(lián)分竅。
踏入這個層次,燃燈道人更不擔心對方學而致用。
他誦讀所蓋涵的內容確實是西方教的機密,但說出來別人記不住完全不需要有一點點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