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主任,咱們這邊以往營造帝陵時動輒就是數(shù)千上萬的民工,眼下保護性挖掘改造的帝陵足有六十八處,這些人分散四處連個人影都冒不出來!”
陪同張學(xué)舟視察的人叫馮自強,年歲足有五十,臉上有幾分老態(tài),但眼中滿滿都是精神。
這人是和張學(xué)舟簽訂合同馮翔宇的二兒子,但在介紹東山帝陵時依舊帶了一些遺老遺少們的小優(yōu)越,提及羅浮王朝時代時建造的人更多。
他甚至興致勃勃講起了羅啟帝時代三處帝陵同時大修的事情,那是涉及近二十萬人同時營造的往事。
“羅啟帝的帝陵規(guī)模龐大!”
張學(xué)舟也只得時不時敷衍回應(yīng)兩句。
營造東山帝陵最需要做的事情就是修路,而山路往往也意味著不好走。
他目光不經(jīng)意放向羅衍帝陵方向,只覺還要在專車中兜兩小時車才能通達,也免不了需要聽馮自強兩個小時的聒噪。
“這邊是羅武帝陵,羅武帝是我們羅浮史上最強大的帝王,這個最強大可不是豐功偉績,而是他個人實力強大到無人可比,他能披著三百多斤的重甲沖鋒,還舉起過千斤的羅浮重鐘,行走時如風(fēng)一般飛快,在那個時代宛如一尊不可逾越的高山,讓四周鄰國敵人無不聞風(fēng)喪膽!”
……
“傳聞羅武帝強大源于一面無量玉壁,他可以在玉璧中映射出自己人影,也能糾正自己武學(xué),有些不靠譜的歷史學(xué)家說無量玉壁只是一面清晰可見的銅鏡,我是不信的,那年代的鏡子模糊,但有鏡子的人那么多,也沒看誰能有羅武帝一半強!”
“羅武帝中年崩逝,史料記載羅武帝的駕崩和無量玉壁相關(guān),是以他并沒有讓后代繼承這面玉璧,而是選擇與玉璧同時埋葬!”
“我們懷疑無量玉璧可能具備某種輻射因素,從而影響了羅武帝的實力,也帶來了輻射的基因變異,從而導(dǎo)致了羅武帝之死!”
……
張學(xué)舟應(yīng)下在每處帝陵都設(shè)置博物館,而博物館中又會對每位帝王進行客觀又符合史料的公證表述,這讓諸多遺老遺少這些天沒少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