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見到這三個川軍將領(lǐng)都認(rèn)識,便放他們進(jìn)城了。
從三個將軍口中得知,巴中郡因為黃方的叛變,被燕軍輕而易舉的攻下,李彧大概也是兇多吉少了,現(xiàn)在燕軍正在追趕他們。
聽到這個消息,江偉兩眼一黑,險些暈倒過去。
他坐在椅子上,看著地圖,思來想去,尋找著破局之策。
東邊的燕軍,兩天后就會趕到,劍閣的兩萬老弱,趕到廣元至少也要兩天。
現(xiàn)在擺在他面前的只有兩個選擇。
第一,帶著廣元的糧草去死守劍閣,劍閣易守難攻,再加上有糧草,他死守兩三個月是沒問題的。
但是,守劍閣毫無意義啊,只能守住一個劍閣。
燕軍南北兩側(cè)直接一堵,到時候不用打,等到他們斷糧,要么餓死要么投降。
而且燕軍還可以不打,劍閣的作用就是阻擋北邊的燕軍,而燕軍已經(jīng)來到南邊,進(jìn)入成都平原了,完全可以南下去打成都。
所以守劍閣是毫無意義的。
所以第一條否決了。
那么接下來,就是第二條了,撤退。
江偉看著地圖,在考慮著自己是該往成都撤退,還是去守哪個關(guān)隘。
可成都平原雖然不說是一馬平川,那也是無險可守的。
最終,他將目光放在了成都以北三百里的綿陽。
從廣元到成都,必然經(jīng)過綿陽,而綿陽北邊,則有著一條江,名叫涪江,附近雖然不寬,但也有數(shù)百米寬,能夠成為抵御燕軍的屏障。
此時,江偉再想把劍閣的兩萬人調(diào)走,已經(jīng)來不及了,等到那些人趕來,燕軍也都到了。
無奈之下,他只能命令那里的人繼續(xù)死守劍閣,把無雙軍給堵在外面,同時還給送去了一些糧草。
他帶著這三萬兵馬加兩萬撤退過來的李彧部兵馬,向著西南方向而去。
目標(biāo),綿陽。
他南下的第二天,蘇無安那邊,覺察出不對勁了,這都好幾天過去了,怎么劍閣還在死守啊,他們的糧食吃不完嗎?
蘇無安派熱氣球升空,去炸劍閣,往下面扔神雷,把里面的士兵炸的四散奔逃,上面的斥候趁機(jī)清點了人數(shù)。
這一清點不要緊,上面的斥候鼻子都?xì)馔崃耍⒖滩倏刂鵁釟馇蚧厝?,把這個消息通過旗語告訴了蘇無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