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生態(tài)工程師告訴我:“這里原本是一片退化濕地,我們用了十五年,讓它重新呼吸?!?/p>
我踏入林中木棧道,每一步都像踩在恢復中的心臟上。
我寫下:
“宿遷的綠,不是涂抹出來的顏料,
是用時間、耐心與土地的回聲種下的結果;
她不是靠風景吸引目光,而是靠尊重讓大地微笑?!?/p>
三、洋河酒廠:一粒高粱的命運與城市的脈搏
第三日,我走進了洋河酒廠。
這是宿遷的驕傲——一座以酒為名的城市,必須講一講酒的故事。
車間中,酒香撲面。一粒粒高粱在發(fā)酵池中沉浮,一代代工人在酒窖中釀造時光的味道。講解員說,這里的酒,講究“綿柔、醇厚、不上頭”。
我看見一個工匠正用銅壺舀酒入壇,動作如儀式般莊重。
他笑著告訴我:“我們不怕慢,怕浮?!?/p>
我寫下:
“宿遷的酒,是時間與土地的孩子;
她不靠包裝,而靠沉得??;
她不是為了佐餐而生,而是為了撫心?!?/p>
四、駱馬湖:煙水浩渺中的清凈庇護
我離開酒廠,前往駱馬湖。
湖面開闊無垠,水天相接。一艘游船靜靜行過,泛起漣漪千層。岸邊漁夫在拉網,一位母親帶著孩子在湖邊喂魚。這里沒有商業(yè)嘈雜,只有自然的節(jié)奏。
湖面上風輕云慢,我找了一個木椅坐下,看天邊被水吞沒。
我寫下:
“宿遷的水,不是游客的擺拍背景,
是本地人每天早起喝茶、傍晚散步的心安之地;
她不求你驚艷,只愿你愿意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