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吳阿蒙。
離開張家口,列車沿著燕山余脈一路向東。窗外,群山疊翠,林海漫卷,一種不同于關內的清涼與蒼茫隨之而來。
承德,這座被群山環(huán)抱的城市,自古就是皇權與自然相遇的地方。它既有帝王的氣派,也有僧侶的寂靜;既受過乾隆筆下的“避暑山莊”加持,也經歷了時代洪流的翻涌。
我來這里,不為尋找宮廷遺夢,而是想看看,這座“藏在山水中的皇城”,如今是否還保留著那份深處的靜與不動的榮。
一、避暑山莊:水石之間的帝國余韻
走出承德站,我的第一站便是避暑山莊。
初入山莊,煙波浩渺,松林郁郁,仿佛步入一場沉靜的夢。
湖水名“如意”,島嶼形“煙雨”,遠處宮殿巍峨,近前橋閣細膩。導游輕聲講解,這里是清代皇帝夏季理政、避暑與狩獵的圣地,也是“天人合一”理念的實踐地。
我獨自一人繞湖而行,走過澄湖、穿過松林,在一處孤亭坐下。陽光透過林隙,打在石桌上,仿佛還殘留著乾隆筆墨的溫度。
我寫下:
“承德的宮殿,
不在高墻金瓦,
而在山水為卷、林泉為墨。
她不以喧嘩宣揚尊貴,
卻用寂靜昭示威儀?!?/p>
二、外八廟:藏傳佛教的北方回響
離開山莊,我沿著山路向北,去往“外八廟”之一的普陀宗乘之廟。
這是承德宗教融合的象征,也是漢藏文化交融的地標。廟宇仿布達拉宮而建,紅墻白頂,氣勢莊嚴。
我攀至高處,腳下白塔林立,風從山谷吹來,帶著香火的味道。
一位喇嘛從廟門而出,低聲誦經。我輕聲請教,他并未回話,只是微笑點頭,繼續(xù)前行。
那一刻,我懂了——信仰不在語言里,而在步伐中。
我寫下:
“承德的廟宇,
不是用來展覽的建筑,
而是千百年腳步踩實的修行之路;
她不求傳播,
但在山風中自有回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