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吳阿蒙。
從安慶出發(fā),我順著皖西丘陵一路向西北,進(jìn)入了大別山南麓腹地的六安。山如黛,水如練,風(fēng)吹萬壑松濤陣陣,這里是中國近代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也是著名綠茶“六安瓜片”的原鄉(xiāng)。
山中沒有高調(diào)的城市喧囂,只有綠意與堅守的雙重低語。
我翻開《地球交響曲》地圖,在大別山北麓、淠河水岸、紅綠并行之地鄭重落筆:
“第184站:六安。她是山中火種的發(fā)源地,
也是一盞永不褪色的茶香之燈?!?/p>
一、六安瓜片老茶區(qū):山中之葉,千年之香
我第一站去的是金寨縣梅山茶區(qū)。
這里是六安瓜片的核心產(chǎn)地,茶山層層疊疊,村落錯落其間,清晨的霧氣像是專為茶而生。
茶農(nóng)李大叔在山腰一邊采茶,一邊跟我講:“你看這茶,不像別地,一芽一葉。我們是整片摘,烘出來才帶勁。”
他將一片新制的瓜片遞給我,清香中帶一絲山林苦澀。
我寫下:
“六安的茶,不講求甜,講求久。
它是時間的味,是山風(fēng)的性子。”
二、金寨將軍縣紀(jì)念館:一縣一軍魂,千山一忠骨
第二日,我前往金寨縣革命紀(jì)念館。
展廳中掛著這樣一句話:“將軍有約,紅心不改。”這里被稱為“將軍縣”,一縣出了百余位將軍。
我站在一尊年輕烈士雕像前,凝望那雙望向前方的眼睛——不怒、不悲,只堅定。
一位講解員對我說:“他們不是為了犧牲而出發(fā),而是為了活著的人能多活一會兒?!?/p>
我寫下:
“六安的紅,不是顏色,是一種沉默中的承擔(dān)。
是千山萬壑里一個人走出去,為千萬人留下的方向?!?/p>
三、淠河水庫與石婆店鎮(zhèn):山水之間的勞動史詩
第三日,我沿著淠河行走至石婆店水庫。
這里是皖西人民在上世紀(jì)六七十年代,用人力肩挑背扛修建起的灌溉工程。老水壩依舊堅實,一位七十歲的老人正坐在壩頭釣魚。
他說:“年輕那陣修壩,吃咸菜喝河水,咬著牙干,沒想圖個啥。”
我寫下:
“六安的水,不是靜流,而是勞動留下的光,
是那些沉默的背影給大地的一次伏身敬禮?!?/p>
四、霍山黑石谷:林深無聲,石語蒼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