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禪看到了諸葛瞻,也是微微一笑,隨即等待眾臣的上奏。
“陛下!臣譙周有奏!”,中散大夫譙周站了出來,先行了禮,隨后說道:“自興勢之戰(zhàn)后,我軍連年與魏軍作戰(zhàn),傷亡萬余,還被迫放棄麯山,雖然也前后殺傷魏軍無算,但彼軍勢大,便是死傷個十余萬,也可以再拉出來十萬,而我軍的損失……則難以猝然補充。當(dāng)此之時,當(dāng)暫時偃武修文,給百姓喘息之機,靜待時機,方為上策。所以,前線牛頭山、建威所屯駐兵,當(dāng)撤防大半以減少百姓負(fù)擔(dān)!”
廷上眾人見譙周擺明了態(tài)度,也開始低聲議論,姜維心中一沉,譙周乃益州人學(xué)者之首,素來老成持重,今日能在朝堂之上,說明眼下益州人中主張偃武的人已經(jīng)是不少。
北境防線絕不能撤!想到此處,姜維就要站出來說什么,可突然被身后的諸葛瞻拉了一下,后者搶先一步,站了出來,拱手行禮。
劉禪看諸葛瞻站了出來,也問道:“思遠(yuǎn)有話說?剛剛譙大夫之見,你以為如何”
“臣以為,譙大夫之見確有道理。”,諸葛瞻絲毫不慌,“不過眼下武都、陰平都已經(jīng)安置流民近萬,若是驟然直接進(jìn)行撤防,魏賊大舉而進(jìn),則二郡休矣?!?/p>
“那卿有何見解?”,劉禪又詢問道。
諸葛瞻開始詳細(xì)解釋:“短期內(nèi),暫不撤軍,但牛頭山五千守軍,暫時縮編為三千人,兩千人先撤回武都,這樣就可以減少部分補給,此外,令前線建威、牛頭山兩地軍兵,就地挖壕筑壘,這樣兩年之內(nèi),就可以形成更加穩(wěn)固的壁壘,前線多余的士卒的就可以撤換了?!?/p>
“嗯,既如此,此事交給尚書臺與衛(wèi)將軍、射聲校尉擬定具體方略,北境前線的布防,有你們重新安置,但注意,一定要穩(wěn)妥為上?!保瑒⒍U叮囑了兩句。
“是!”,尚書令呂乂、諸葛瞻、姜維齊聲行禮。
“陛下,臣還有話說!”,諸葛瞻又開了口。
“說!”
諸葛瞻說道:“臣以為,休養(yǎng)生息,撫民安定,當(dāng)以賢良之士入駐中樞以及地方,這樣才能替陛下巡牧州郡,安撫百姓,臣在陰平郡施行屯田,安置流民之時,亦多感政務(wù)繁重,還請陛下下詔,考校地方賢良,擇其優(yōu)者以為文武股肱?!?/p>
“諸卿以為射聲校尉之言若何?”,劉禪點著手指看向其他人。
呂乂說道:“諸葛校尉所言甚是!昔日,孝順皇帝納左雄之見,施行陽嘉之制,數(shù)年之間,吏治為之一清,臣以為,陛下可重新恢復(fù)陽嘉新制,以為遴選人才之用?!?/p>
尚書令這話一出,當(dāng)場直接就底下開始議論紛紛。
漢順帝之時,左雄以孝廉入仕,他憂心吏治,留意人才,重視選舉,曾拒絕豪門請托,他察覺到了察舉制的舞弊之風(fēng),上書漢順帝對察舉制施行改革,主張‘皆先詣公府,諸生試家法。文吏課箋奏,副之端門,練其康實,以觀異能,以美風(fēng)俗。有不承科令者,正其罪法。若有茂才異行,自可不拘年齒。’
當(dāng)時很多朝臣多有世族背景,大多相互請托,故而極力反對,幸好漢順帝也是一代明君,強力推行。故而,自順帝陽嘉元年至沖帝永憙元年,十余年之間,“察選清平,多得其人?!薄?/p>
“陛下!”,譙周想了想還是站了出來,“臣以為,陽嘉新制有可取之處,然我大漢眼下之局勢,與孝順皇帝時情形有不同,驟然施行陽嘉新制,恐怕會引發(fā)朝局不安……”
諸葛瞻又插話道:“陛下,譙大夫所言亦有道理,陽嘉新制乃是善政,但也需從長計議。臣以為,可行策試,以朝中重臣作為策論選舉。遴選民政、軍務(wù)、法律諸人才?!?/p>
“國家大治,全賴能臣輔弼,朕以為尚書令、中散大夫、射聲校尉之選賢的建議甚為合理,諸卿以為呢?”,劉禪微笑著環(huán)視在場諸臣。
大家也是相互看了看,也沒說什么,選賢任能一直都是國家治理的正道,沒有人會蠢到在這個上面去觸霉頭,更何況州郡秀才、孝廉的名額有限,說不定也可以借這個機會,往朝廷之中塞點自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