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這樣的士兵,正常的大軍團指揮,都會嘗試性的切割和包圍。
故而周瑜的指揮,在盧植,徐榮等人看來并沒有什么問題,甚至反應都還挺迅速的,所以稱之為名將了。
然后,就是簡簡單單的調動和試探,被趙云抓住機會,直接從旁邊插上去,然后就沒了。
雖說邪門是邪門的一點,但是兵家從來不管這些,只要你能贏,那一切都不是問題。
當然,皇甫嵩不這么想,能被趙云這種打法打死的人,基本上都是菜雞。
而這種評論的結果,便是盧植等人的沉默。
就連徐榮,也沒有開口去爭論這件事情的本質。
還是那個道理,強就是強,弱就是弱,強者說的就是對的,至少在兵家上面就是這樣。
皇甫嵩比他們強,皇甫嵩說的就有道理。
更何況,身處那個局中,徐榮能夠保證自己平穩(wěn)的退下去,或者同時帶走雙方,但是絕對做不到皇甫嵩那種自信。
自信扛著對面的兵形勢,還能將對面給抬走的情況。
其他人做不做得到這一點,徐榮或許會懷疑,皇甫嵩能做到這一點,徐榮沒有絲毫的懷疑。
畢竟當初黃巾的鋒頭,可比趙云的鋒頭強多了,最后的結果,黃巾被埋進去了…
張任聽著一旁的言語,內心當中對于自己師弟的狀態(tài),也是有了一些羨慕。
自己想學會的萬人敵之術還沒有學會,師弟卻在誤打誤撞的過程當中,已經學到了些許本質。
不管路偏不偏,趙云確實到達了那條線,哪怕大多數時候,趙云基本上不碰那條線。
謹慎持重才是趙云的作戰(zhàn)風格,像那種帶頭沖鋒一路莽,完全就是意外。
連趙云自己本身都不認可自己的能力,都覺得只是巧合和意外,這能說什么?
一場戰(zhàn)斗下來的結果,并不能夠影響趙云對于自身的判斷,就算有徐榮的勸說也不行。
只有夠穩(wěn),夠謹慎,趙云覺得自己才能夠將更多的士兵帶下戰(zhàn)場,那種無腦的行為,根本就不是他能夠做出來的事。
不過對于趙云的心態(tài),張任就不了解了,并不知道趙云已經重新偏了回去。
在這種情況下,張任只能收斂一下內心當中的狀態(tài),跟著眾人進入到營帳當中。
進入營帳之后,張任被很順利的帶到了一方,然后順理成章的坐了下來,看著眼前的幾位大佬。
“雖然我們不清楚你的資質在什么方向,但是我可以肯定一點,如果你一直保持現在這個狀態(tài),撐死了就是一個軍團長,不能再多了?!被矢︶匝哉Z平靜的說道。
有什么樣的能力擔當什么樣的職位,沒有相對應的能力,就不要擔任相對應的職位,那樣只會害人害己,更何況是在軍隊當中。
一將無能,連累三軍,可不是一句簡簡單單的玩笑話!
不好意思,睡過頭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