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從實際情況下來說,擁有遠程打擊的攻城方,具備戰(zhàn)場的主動權(quán)和發(fā)言權(quán)。
至少守城人員在實力不占優(yōu)的情況下,很少有發(fā)動進攻的行為。
董襲自然也想過對方有進攻的可能性,不過隨后又否定了這樣的選擇。
因為對方這樣干的話,在艦隊的遠程打擊下,只會死得更快。
畢竟正常軍隊的攻擊手段和防御手段,面對那種大型的投石機和巨弩,基本上都沒有反抗的力量和機會。
甚至說的過分一點,一旦被命座,基本上就只能等死了,完全沒有生還的可能性。
所以董襲也是大大方方的擺出了攻城姿態(tài),基本上不做什么防守,完全稱得上是挑釁的行為。
然而丘里確只是看了一眼,就發(fā)現(xiàn)了這種行為當中的破綻,隨后按制住了自己想要進攻的想法。
究其原因也只是因為對方做的太明顯了,簡直就是想要誘惑他出去一樣。
這種行為對于丘里確來說,不僅很難接受,也很難去適應,畢竟以前他執(zhí)行的大多數(shù)任務,基本上都是進攻。
純粹的防御任務不能說沒有,只能說少的可憐。
越想越覺得不對的丘里確,最終還是用力錘了錘自己的手,下達命令道,“通知本部,集結(jié)部隊,準備出城進攻…”
對方就算是誘惑他,他也要接。
只有通過一時的勝利,將士氣給拉回來,他才具備持續(xù)抗爭的士氣基礎,否則的話,恐怕只需要幾天幾夜,都不用別人進攻,士兵都跑完了。
并不算堅固的城墻,在丘里確本人的眼中,還是頗為不錯的。
站在城墻上面的士兵,或者說依靠著城墻保護的士兵,都能夠感受到城墻的作用,至于心理上的自我安慰,有時候是通過常規(guī)手段,沒有辦法獲得的東西。
只不過站在城墻上面挨投石機的石彈,效果就完全反了過來,當城墻沒有辦法提供心理安慰和保護的作用,那就只能通過其他方法來彌補士氣了。
當董襲身披堅甲,一手持刀,一手甲盾列陣于軍前,深思熟慮的望向遠方城墻,便帶著軍隊,在海軍船只遠程攻擊掩護下,緩緩向前。
在進入最后的沖擊距離之后,董襲便帶領(lǐng)自己的軍隊,默默等待遠程攻擊的結(jié)束。
因為這一個城池的高度并不高,所以即使沒有經(jīng)過提前準備,攻城的難度也不算特別高。
簡單準備一些三四丈高的樓梯,就足夠自身攻城任務了。
身體素質(zhì)強大,步伐靈敏的士兵,足夠五步之內(nèi),踩著梯子登上城墻。
而登上城墻以后,便是雙方比拼勇氣和力量還有意志的搏殺了。
在這一方面,董襲還是很有信心的。
一方面周圍士兵都是自己的家臣,自己不退,其他人絕無后退可言。
另外一方面,也是因為對方本就是敗軍之將,又能有多少的士氣和意志去支撐?(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