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最恐怖的數(shù)據(jù)莫過于那接近四萬噸的鋼鐵消耗量。
看著自己最后算出來的結(jié)果,就算是陸俊都陷入了沉默。
擁有造船廠的身份,只要能夠接到海軍軍方的訂單,隨時可以按照市價進行購買鋼鐵。
鋼鐵的報價也不算太離譜,一噸一百五十萬錢。
而加上正常鋼鐵的損耗,就按四萬噸來進行計算。
制造出他這一艘構(gòu)想當中的戰(zhàn)艦,累計需要投入六百億錢,而這還只是一個粗略的金錢計算。
順帶說一句,在袁紹發(fā)展壯大下的冀州,正常一年的稅收是二十五億錢左右。
簡單的來說,把這一艘船只給造出來,需要花費掉冀州二十多年的稅收。
如此龐大的價格,就算是天下的五大豪商,看到以后,恐怕都得搖搖頭。
可是陸駿對此并沒有放棄,畢竟真要將這一艘船只給制造出來。
別的不說,他的名字將陪著這一艘船只一起流傳下去。
身為世家家主,什么福利待遇他沒享受過?
更何況還是陸家這種不怎么缺錢的世家,吃喝玩樂年輕的他早就已經(jīng)享受過了。
而到了這個年紀的他,已經(jīng)可以舍棄曾經(jīng)的一切,開始追求自己的夢想。
既然自己的資源不夠,那就找資源充足的人。
陸駿甚至為此提前親自去查看過青州礦場,確認了青州礦場的鋼鐵產(chǎn)量。
最后得出一個結(jié)果,鋼鐵的產(chǎn)量是非常充足的,制造他所想要制造的船只,完全沒有任何的問題。
至少在原材料方面,綽綽有余,甚至還有多的。
更何況像這種大型的戰(zhàn)艦,制作的時間本來就長,對于鋼鐵的要求,又不是一步到位,慢慢來就行。
反正自己也才步入中年,有足夠的時間去見證這一艘偉大的戰(zhàn)艦。
陸駿看著手中的圖紙,在簡單的說明他的情況和原因以后,就將其呈交上去。
并沒有呈交到東萊城縣令公孫玉的手中,而是托人直接送到了泰山奉高城政務廳。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