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按照正常的情況下來說,李傕等人收到的賞賜,絕對不會在少數,而且沒人會克扣。
但是李傕等人之前的行為,本身就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你不說我不說,大家一起好過的節(jié)奏。
現在出了這一茬子,要不要把之前的事情說出來?這又成了另外的問題,一個關于賞賜的問題!
一時之間,整個朝堂議論紛紛,各種形容詞和代詞,涌現在整個朝堂當中。
雖說聽起來奇奇怪怪,但是在場的人,基本上都是人精,都能夠聽得懂。
這種中文與中文之間的對話,還需要在腦海當中過一遍翻譯出來,再了解其中意思,確實比較離譜。
盧民只能感慨一句漢家文化博大精深。
明明說的時候,句句都沒有李傕過去的過錯。
但是聽在耳中,句句都有了李傕過去的行為。
在場的人,用自身的語言和行動,向其他人證明著什么。
也正是因為如此,在場的眾人,都很有默契的選擇了遵循漢制,通過以往出現過的類似行為,來進行賞賜的決定。
而對于這一個結果,劉協就算是內心當中充滿不滿意,也只能咬著牙點頭了。
事關匈奴,沒有一個人敢貪污些許功勛,因為這是真的會要人命的東西!
當然了,在場的眾人能夠相信這一份戰(zhàn)報,最主要的原因很簡單。
那就是蘭氏的尸體,被一并送回了長安。
那種死亡過后,依舊保持著生前身體素質的蘭氏,才是最直接,最有效的證明。
也正是因為如此,對于這一封戰(zhàn)報所書寫的過程和結果,就算有所懷疑,也不會在這個時候提出來。
盧民聆聽著數量龐大的賞賜,內心當中就已經明白了。
而在朝會之后,親自收到賞賜的盧民,看著那數量完全不對的賞賜,也只能帶著遺憾的點了點頭。
因為有些事情都不能夠放到明面上來談,那么賞賜的數量就是固定的。
但是一增一減之間,就抹去掉了不少過去的東西。
至于李傕愿不愿意,那就不關他們的事了。
至于蘭氏的尸體,并沒有進行摧毀和銷毀。
劉協在看到過后,并沒有露出害怕的樣子,反而若有所思。
匈奴人的尸體,也是外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