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時代有高貞重潔之士,也絕對不會缺少阿諛奉承的小人。
可是當時的劉桐,面對那個時候的陳曦,可是頗為驕傲的說道,“諸子百家,取其才,并其華,然木成薪,逐日之光,日月幽而見明,可見其成…”在劉桐的講解之下,意識到自己想錯的陳曦,瞬間就明白了,其中有一個大坑,一個給儒家挖下的大坑。
但是想到這個大坑過后的結果,陳曦最終還是選擇了同意。
同時為了避免這個大坑具備特殊的針對性,從而引起某些法理上面的反思,武廟什么的,同樣走了出來。
換而言之,在這個時代,武廟才是文廟的衍生品,但是因為漢人尚武的因素,相比于文廟這個還沒有被提出來的概念,劉桐如今喃喃細語的武廟,瞬間讓武將當中的不少人員,都豎起了自己的耳朵,安靜了下來,仔細的傾聽。
如果是其他人說這件事情,武將們在感興趣的同時,只是把它當成感興趣,也不會過多在意。
但是劉桐說出了這句話,那么效果就完全不一樣了。
別的不說,國之大事,在戎在祀,在軍事這一方面,劉桐或許沒有絕對的話語權,但是在祭祀這一方面,話語權還是很大的。
雖然沒有辦法直接取銷掉某些祭祀,但是想要增加某些祭祀,還是完全沒有問題的。
就是說,真要確立武廟這種祭祀,劉桐基本上具備一言堂,只要不是所有人反對,那就完全沒有任何問題。
可是面對這個提議,或許想要提出反對意見的文臣會有不少,但是武將之間,絕對沒有幾個人會提出反對的意見。
“武廟侯選?那是什么?”實力強大,身體素質(zhì)極為優(yōu)秀的張飛,沒有像周圍的人一樣沉默,而是扭頭看著對面的法正,直接說出了自己的疑惑。
看似平常的聲音,卻在一個瞬間傳播到整個政務廳當中,讓原本頗為繁忙的內(nèi)氣傳音,瞬間安靜了下來,將自己的目光投注到張飛身上。
同樣聽到這句話的李典,雙眼當中閃爍著興奮,看向張飛的表情呢,充斥著佩服和贊成。
張將軍干得漂亮!正常沒人提出這個問題,看看有沒有倒霉蛋出來詢問,沒想到張飛就詢問得出來,此時易耳。
如果是其他人進行詢問,劉桐不一定會解釋,還有可能訓斥于他們,畢竟詢問了,就代表偷聽了相關的言語,怎么看都不像是一件好事情。
可是張飛就不一樣了,以張飛和劉桐等人之間的關系,不僅僅是前輩和后輩,更有長輩和晚輩。
可以說在李典看來,在場適合提出這個問題的人,基本上就只有兩三個,一個劉備,一個張飛,還有就是關羽了。
劉備自然不指望,畢竟這點政治頭腦還是有的,關羽就更不用指望了,想要詢問,腦海當中的意志力足夠用了,而張飛很少經(jīng)過大腦思考的語言,就是最有效的了。
“這…”被詢問的法正,很想開口解釋一下武廟的作用,但是又不能夠接這個話語。
張飛詢問對于張飛本身來說,基本沒什么影響,可他如果回答了,那個影響就完全不一樣了。
其他情況不用多說,就憑他對于劉桐的了解,在當前這個節(jié)點下,詢問陳曦的同時,暴露這一個目標,怎么看都不像是疏忽大意。
畢竟劉桐的能力,能犯這種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