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民聽聞此話,則點了點頭。
為了應對以后的海洋情況,海軍的船只絕對不可能只有這么幾十艘,甚至其中的軍用大船,還不超過十艘。
在這種情況下,后續(xù)海軍船只的訂單也會越來越多,到時候誰吃肉誰喝湯,那就不得而知了。
不管是公孫玉,還是陸俊,內(nèi)心當中也相當明白這一點。
雖然最終目標和泰山郡想的不一樣,但至少實施的辦法和過程差不多。
不管是有著先發(fā)優(yōu)勢的公孫家,還是在陸俊帶領下,陷入狂熱的陸家。
在下一次海軍訂單出現(xiàn)的時候,恐怕就不會像這一次這樣,風平浪靜,雨過天晴,仿佛一切都沒發(fā)生過一樣。
一想到這里,就算是盧民,也不由得搖了搖頭。
當初陸家修建造船廠的時候,劉桐秉承著自己內(nèi)心當中的善意。
通知了一下陸俊,本來是準備安排到其他地方,最好離東萊港遠一些。
畢竟距離過近了,抬頭不見,低頭見的也很麻煩,所以為了杜絕這種情況,才準備把兩家的造船廠分的更遠一些。
但是,造船廠終究是造船廠,不是想建在哪里就能建在哪里的,他對地形這些東西還是有要求的。
“對了,你們兩家的構建思路,到底可行還是不可行?”盧民這才想起了自己的正事,連忙進行追問道。
“這…”公孫玉猶豫了一下,最后還是緩緩的說道,“雖然都把小型的模型造了出來,但是以小擴大,難度并不低…”
在公孫玉的講解下,劉桐算是徹底明白了其中的內(nèi)容。
作為未來海上爭霸的船只,鋼鐵戰(zhàn)艦肯定好過木頭船。
至少在物資并不缺乏的時候,鋼鐵戰(zhàn)艦的好處和優(yōu)點,要遠遠高于木頭船只。
雖然按照這個時代的造價來說,價格也會昂貴到離譜的程度,但實際上真實的造價,卻不能按照市場價來進行計算。
畢竟很多東西的成本,并沒有想象當中的那么高。
盧民在隨意的詢問一下以后,才知道,不管是公孫家,還是江東的陸家,都制作了一個小型的模型,用于論證鋼鐵戰(zhàn)艦的可行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