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反差極大的變化情況,更是讓不少人難以接受。
將不畏死,士敢死戰(zhàn),堪稱精忠報國的典范,結(jié)果就這?投降數(shù)量之多,投降速度之快,完全超出了眾人的想象范圍之內(nèi)。
而后方軍隊所構(gòu)造出來的形狀,讓了解這個軍陣的皇甫嵩,瞬間就明白了這個軍陣的指揮者,究竟是何人。
當今天下能夠使用這個軍陣的人,確實有很多,畢竟這個軍陣的要求難度真不高。
但是真正會這個軍陣的人,當今天下只有三個人,一個人叫淮陰侯韓信,一個人叫定貞侯盧植,還有一個人當然不是他,而是當今坐在高位上的劉桐。
盧植在這一段時間范圍內(nèi),不僅在長安教書,也會傳授一些特殊的小技巧,整個人很忙的,甚至連這一次會議,以及學習的機會,都沒有來參與,只是簡單的請個假,就知道對方有多忙了。
淮陰侯韓信自然不用多說,真要是韓信的話,那都不需要中軍突破,直接靠著這股兵力,單純靠著指揮手段,就能夠強行把對方給滅了,根本不需要這種特殊加持的軍陣。
所以想來想去,可能性最大的,也就只有劉桐了,畢竟劉桐有內(nèi)氣團子分身。
有機會,有時間,唯一缺少的,恐怕就是沒有那么大的膽量罷了。
未算勝,先算敗,立于不敗之地,再構(gòu)思戰(zhàn)場,也算是劉桐的作戰(zhàn)方針了。
尤其是內(nèi)氣團子分身本身不具備什么防御力,而受到的意志傷害,減免的幅度又很低,真要被打擊的話,意外的可能性非常大。
再加上自身的重要性,劉桐段不可能將自己置于如此危險的境界,哪怕有后備手段也不可能。
皇甫嵩自然也知道劉桐是一個識大體的人,在一人之軀,肩負國家之事,就應(yīng)該明白這一點。
而劉桐待在未央宮內(nèi),沒有到處亂跑,游山玩水,在皇甫嵩看來,是完全沒有任何問題的。
只要劉桐不出意外,對于整個天下來說,就是最大的幸事。
畢竟當今天下的安定,都是建立在皇室足夠強大,且有能夠讓其他諸侯體面下場的臺階,否則的話,動亂未必會平定,天下很有可能會再一次亂起來。
因為沒人會把自己的生命,尤其是整個勢力的生命,放到別人的手中,由別人去把握。
所以不管有實權(quán),還是傀儡,劉桐的存在,足夠讓絕大多數(shù)人放心,畢竟劉桐清算人也沒啥用,終究是后繼無人……(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