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個人即使到了現(xiàn)在,也還和以前一模一樣,身份的變化,毫不影響雙方互相挖坑的心情。
而同樣因為某些特殊原因,同樣來到長安,然后被具有先見之明的陳曦,請到政務(wù)廳的蔡琰,提起了手中的筆,默默的寫下了——‘帝言武廟之標準,眾人相論之,無反對者,皆通之,曦諫言,廟立之事,皆由奇觀,帝允!’
看到蔡琰動筆,不少人眉毛都立了起來,帶著頗為復雜的眼神看著蔡琰。在場眾人當中,不是沒有類似于史官的存在,但是在當前這個時代。從來沒有任何一個史官,像蔡琰一樣,如此光明正大的當著被記錄著,肆無忌憚的記錄著。
而被記錄的人,不管是好事還是壞事,看向蔡琰,其實都挺復雜的。
不管是好事還是壞事,只要被記錄了,就意味著以后能夠流傳,伴隨著歲月一起。
從這個方面來說,好事就會變得更好,壞事就會變得更壞,開口說話,都得深思熟慮一二。
因為亂開口,是真有可能遺臭萬年的。
至于更改史官的書,改變史官的想法,這個難度嘛,歷史上也不是沒人做過,但是至今依舊被掛在恥辱柱上面,就已經(jīng)能夠說明這種情況產(chǎn)生的代價了。
更何況蔡琰,目前可以說是孤家一個,一介弱女子,這要是跑上門去進行修改,到時候記錄一個欺負孤家婦人,欺負弱女子,流傳下去只會更難堪,好吧。
大家都分在這個層面上,誰不想要自己的臉皮?
據(jù)說為了爭奪利益可以不要臉,但是涉及到這一方面,大家還是要臉。
世家世家,名譽和榮耀本身也是利益當中的一部分,更是不少家族的傳家之道。
再說了,當前政務(wù)廳里面坐著的人當中,能夠做決定的那幾個人,都沒有任何一個人反對,他們也自然不能夠做這種馬前卒。
尤其是蔡琰的這種行為,被人請回來的行為,怎么看都不正常。
當然也正是因為這種展露在明面上的身份,很多人也減少了和蔡琰的接觸。
禍從口出,誰也不知道自己說的話,會不會影響史書上面所記錄的評價。
尤其是這個時間段的蔡琰,還負責抄錄和記錄過往的史書和日志,并將其重新保存。
而在這個過程當中,要是真看到了什么好東西,那他們就完蛋了…
也正是因為蔡琰的存在,就連一向比較懶散的劉桐,出現(xiàn)在政務(wù)廳的時候,或者是正常未央宮工作的時候,流露出來的姿態(tài),都盡可能不帶有任何懶散的樣子。
沒辦法,正常面對蔡琰,都能夠感受到蔡琰所帶來的壓力,更不用說當著自己的面進行書寫了,那真的是一寫一個不吱聲。
為了不坑害后來者,留下一個相對公平的記錄環(huán)境,劉桐也只能表示,得虧你是蔡琰,我是劉桐了。
不過伴隨著皇帝的更換了,后續(xù)還有沒有這樣的官員,就不敢保證了。
畢竟不是每一個人,都跟她一樣。
也正是因為如此,陳曦才特別喜歡帶著蔡琰一起進出政務(wù)廳,甚至還有未央宮當中,因為劉桐面對蔡琰,那是真的在干活,而不是敷衍了事。
以至于某些時候,劉桐都在想,當初的自己,究竟是坑了陳曦,還是坑了此時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