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歹作為大勢力的武將,曹純自然也知道極致玄襄,甚至也接觸過,雖然短時間內(nèi)沒能學會,但好歹也上手接觸過,自然也知道其前置條件。
每一個極致玄襄,其要求都非常高,要么是要求極其優(yōu)秀的統(tǒng)帥,要么是要求極其優(yōu)秀的士兵。
二者只要能滿足一個,都可以將極致玄襄擺出來,如果兩個都能滿足,那一般的對手只需要想著怎么死就好了。
“每一個極致玄襄都有其加持效果,不知道仲達的加持效果又是什么”曹純低頭喃喃細語了一下,隨后晃了晃頭,將這種思維從腦海當中拋開,緊握手中的武器,加強了繼續(xù)進攻的力度。
每一個極致玄襄,都可以說是一種重大的底牌,不管是對于個人也好,還是對于勢力也罷,都極其重要。
冒然窺探這樣的東西,只會給自己帶來后患。
以他們目前所處的處境,能知道的情況下肯定會知道的。
將極致玄襄構(gòu)建出來的司馬懿,感受著極致玄襄所匯聚形成出來的力量,感受其真實情況和理想當中的差距,最終認清楚現(xiàn)實所擁有的情況。
“為了擅長應(yīng)對所有類型的對手,尤其是全面類型的對手,不得不把自己變得全面……”回想起記憶當中的諸葛亮,司馬懿感受著自己刻苦努力所研究出來的極致玄襄,最終還是放下了內(nèi)心當中的一點郁悶。
單純以精神天賦而言,司馬懿一開始認為自己完全不會遜色于諸葛亮。
畢竟一個有,一個無,在二者碰面時,都會變成一切無,既然如此,那又有什么差距
可是伴隨著自身的學習以及眼見學識的擴展,了解越來越多的東西,看見越來越大的世界,司馬懿才逐漸認識到這兩個之間的差距究竟有多么龐大
世界不是他和諸葛亮的個人秀,更不是他們兩個人的決斗場,這個世界很大,大到不止他們兩個人。
或許所有精神天賦只在司馬懿面前,都是眾生平等的存在,可是在其他人面前呢
強就是強,弱就是弱。
對于司馬懿來說,單純以戰(zhàn)場謀劃和戰(zhàn)場指揮來看,對手是劉巴,亦或者對手是諸葛亮,對方的精神天賦有區(qū)別嗎
沒區(qū)別,在其面前都只能展現(xiàn)出個人素質(zhì),個人智慧這些最基礎(chǔ),也是最牢固的東西。
然而放在現(xiàn)實當中,劉巴和諸葛亮的精神天賦,面對司馬懿都是一樣的,就能認為兩個人的精神天賦都一樣嗎
那怎么可能
強制把所有人拉到同一個層次,并不能改變別人本身所處的層次。
所以對于司馬懿來說,精神天賦的作用,只是讓他和其他人處在同一個水平線上,不管對方在這一條道路上面前進了多遠。
然而這只是決定了起點,至于能走多遠,還得取決于個人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