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個人的意志都不一樣,見識也不一樣,不過能夠坐在這個位置上的人,心里面還是有點數(shù)的,至少知道面對這樣的同僚,要保持應(yīng)有的尊重。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沒人喜歡給自己額外增加對手,讓自己的政治生涯過得更難堪一些。
所以卡貝奇等人的表情和喜好,流露出來的驚訝和狂熱,在劉桐沒有發(fā)話的情況下,自然也不會有其他人前去阻止。
某些思想觀念依舊停在以前的老臣,看著卡貝奇等人,流露出了看可憐的目光。
異族之人果然沒啥見識,外面的人,都是這種層次的話,那就不用多說了,未來必然是光明的。
對于國外的環(huán)境,在這一兩年的時間內(nèi),能夠參加國宴的人,或多或少都有所了解。
不管是流言飛語也好,還是耳濡目聽也罷,真真假假的信息當中,本身就蘊含了信息,所以大家對于國外的情報了解,程度還是相當高的。
但終究是耳聽為虛,眼見為實,就算有前車之鑒,也不代表能夠絕對的吸引人心。
在家族勢力快速膨脹的當下,面對一個更遙遠的目標,又有幾個人能夠做到放下嘴中的糖,然后去追求不知道能不能夠獲取的寶藏。
而有一些有想法的人,也會基于對于敵人實力的迷茫,顯得有些不敢下手。
對于家族勢力或者說是諸侯勢力來說,自知之明還是比較簡單的,因為有一大堆的人從各個角度去分析自己,甚至還可以從其他家族當中,找到其他家族對于自己的分析。
可以說,一個家族的掌權(quán)人,如果對于自己家族本身都不了解,這個家族在國內(nèi),大概率都排不上號。
都不被自己的同僚所重視,那本身能力也沒強到哪里去。
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在清楚自己實力,卻不知道敵人實力的情況下,以家族為基本盤的勢力,又有幾個人能不管不顧的下場?
所以類似于卡貝奇這樣的邊關(guān)人物,亦或者是原本來自于國外的人物,本身也是一種情報的收集來源。
尤其是這些人的實力還不低,展現(xiàn)出來了不俗的水準,那所說的話,就更具備可信任度了。
以至于在于這一次國宴過后,卡貝奇等人所受到的歡迎程度,得到了大幅度增長。
從原本的無人問津,到后續(xù)的宴席不停。
而卡貝奇對于這種情況也沒有反對,甚至樂于見成,并且在這個過程當中透露了大量有關(guān)于帕提亞帝國的情報,至于大月氏的,那是只字不提。
在卡貝奇看來,接觸到這些人物有一定程度上的信息分享和政治收獲,也有利于后續(xù)和漢帝國公主的接觸。
至于帕提亞帝國的情報,那都不值錢,哪怕是其他同僚辛辛苦苦打出來的情報,在卡貝奇看來也就那么一回事兒了。
為了公主,這種情報隨便丟。
也正是如此,不少人對于中亞的霸主,帕提亞帝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半游牧半耕種的農(nóng)業(yè)耕作生存方式,上千萬人口,幅員廣闊,被稱作為馬背上面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