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說的過分一點,要不是整理財務的人是盧弈,知根知底的人員之一。
劉桐(內氣)都敢打包票進行保證,即使財政收入有這么多,陳曦都敢把這種財政收入花完,甚至只保留一定的余量。
至于為什么不是財政赤字,也得慶幸于時代的局限性,不能讓人這么玩。
思想觀念沒有進行過度解放的人們,真要碰到這種財政赤字,不管是文武官員,恐怕早就鬧翻天了。
所以對于人心的安慰,陳曦也只能選擇每年留下一大筆余額,用于安慰眾人的心。
“其實相比于收入,我更好奇,這是怎么花出去這么一大筆錢的?”周瑜聽著七百多個億的財政支出,感覺跟做夢一樣,當場揉著自己的臉頰,心平氣和的詢問道。
就算是家大業(yè)大的袁術,手中擁有一支龐大的軍隊,還有各級官僚以及地方百姓,一年的財政支出,也不會超過三十億錢,就這還是麾下有上千萬人口的情況下。
結果劉備麾下一年的財政支出,就抵得上他們二十多年的支出,屬實也太恐怖了一些吧。
“去年的話,倒能夠理解吧,畢竟給幾十萬軍隊全副武裝,那個是全裝的鎧甲,那么昂貴也很正常吧…”面對這樣的詢問,待在一旁的孫策,回想了一下那些士兵的鎧甲,心平氣和的說道。
簡直離大譜,那些士兵鎧甲的性能和防護能力,完全不比他的鎧甲差,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還更好一些。
以至于孫策有時候都在懷疑,花費重金打造的黃金甲,和這些士兵身上的鎧甲,是不是在某些方面存在差距?
“去年那個樣子倒也能夠理解,但是前年呢?”周瑜聽到這里,腦海當中也產過了一次認同。
一套全副武裝的甲胄,尤其是從頭到腳,甚至還包括手甲,還有大量的消耗,平均每人攤下來,有個十幾萬錢的消耗,看起來也很正常。
幾十萬大軍砸下去,揮霍掉幾百個億,也能說得過去。
可是這一年是如此,那么之前的時間呢?
面對周瑜的詢問,周圍的幾人都低下了頭,對此有些不解。
周瑜見此也,內心當中也多了一抹遺憾,內政系的人才,尤其是頂尖內政系的人才,太缺少了。
明明他們比曹操人口更多,資源更豐富,但是最后的稅收卻相差無幾。
光是這一點,就能夠明白雙方之間內政人員的差距了,至于劉備麾下,那都不在周瑜這個時候的對比范圍之內。
周瑜看了看,心里面也沒那么大的打擊,畢竟他也不是單純的內政系。
剛想為此而慶幸的時候,孫策撓了撓頭,回憶起陳曦的過往,直接開口說道,“貌似當初陳侯,也不是單純的內政系吧,他在軍事方面的指揮力,我記得很恐怖啊,畢竟初出茅廬,一戰(zhàn)平定百萬黃巾,以此封侯來著,這一戰(zhàn)你不也講過很多次嘛,印象很深刻的…”(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