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目前最缺的就是人力資源,也就是可勞動力,這個優(yōu)先級是最高的。
當然,不管是日耳曼人還是凱爾特人,本身也需要大量的勞動力從事戰(zhàn)爭,能夠交換的人口也不多。
至于戰(zhàn)場上面的俘虜,在場眾人基本上都沒想過。
敗多勝少的日耳曼人和凱爾特人,連勝利都沒有辦法獲取的情況下,又能夠抓到多少俘虜?
所以袁家一開始所制定的目標就很簡單,那就是因為戰(zhàn)爭行為而多出來的婦女。
不僅能夠提供一定的生產(chǎn)力,也能夠提供后續(xù)發(fā)展的可能性。
不管怎么說,能夠來到這個地方建立屬于自己的國家,其中人口占比,自然是以青壯年居多,并且主要以男性居多。
在這種情況下,光靠國內(nèi)的遷徙是不夠的,因為遷徙本身就具備一定的危險,且加上對于勞動力的重視性,遷移過來的人員當中,占比也是男性居多。
而這就導致了目前袁家所擁有的人口,基本上都是富足的勞動力,但是從長遠發(fā)展來說,這肯定是不合適的。
而作為袁家的謀士,這一方面肯定也要想辦法解決。
而陳曦曾經(jīng)所提出來的方法,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也還是提供一種解題思路。
雖然這種方法不太友善,但至少也是解決問題的方法。
反正都有前車之鑒了,丟人也不會丟的那么明顯,更何況此等大事,與國有利,灰色就灰色吧,反正也不明顯。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他們這種行為,也可以被稱作為人道主義救援,救人于危難當中,反而應該被歌頌功德才對。
可以說想到這方面之后,作為曾經(jīng)提出這個方法的郭圖,在轉變自己的思維觀念之后,又重新恢復成自信的樣子。
而其他人,面對這種方法,也就當做自己不知道了。
當然值得日耳曼人和凱爾特人動用這種資源來進行交換的東西,也就只有武器和糧食了。
凱爾特人還好,也擁有一定的金屬冶煉技術,雖然不能夠滿足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但是作為武器,還是能夠勉強實現(xiàn)自給自足。
可是日耳曼人就不一樣了,龐大的日耳曼人數(shù),沒有辦法湊出足夠多的部隊,終究是因為武器和鎧甲的限制。
沒有鎧甲倒沒什么,大不了就是傷亡率高一點,可是連武器都沒有,那能夠造成的傷亡,就酌情可憐了。
可以說但凡武器和鎧甲充足,人口數(shù)以百萬計的日耳曼人,拉出幾十萬軍隊很困難嗎?
或許有些窮兵黷武,但是短時間之內(nèi)絕對沒什么問題。
“可我們這樣做,羅馬帝國必然會深究其中的原因,到時候我們也會多不少麻煩。”袁譚聯(lián)想到了外交方面的處境,很有可能會出現(xiàn)意料之外的情況。
“帝國的尊嚴是打出來的,不是別人送的,面對羅馬帝國,想要獲取尊嚴的最好方法,永遠是戰(zhàn)勝對方,而不是向?qū)Ψ酵俗?,只不過是提前給對方上一些難度而已,東歐這片土地很好,我們沒必要讓給羅馬帝國,哪怕我們之間存在絕對的實力差距,這也不行!”沮授對于自己有著絕對正確的認知,言語當中也充滿了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