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大學期間,小姑結識了一個來自貴州的男子。
此人在一家發(fā)廊打工,僅有初中學歷,但口才卻相當不錯,能言善道。
很快,小姑就被他的花言巧語所吸引,兩人迅速墜入愛河。
得知此事后,朱吾能的爺爺奶奶堅決不同意女兒遠嫁到貴州去,極力反對這段戀情。
尚未完成大學學業(yè)的小姑,被愛情沖昏了頭腦,竟然舍棄了自己的學業(yè),毅然決然地跟著男子奔赴貴州。
此后與家中再次取得聯(lián)系時,小姑已然成為了兩個孩子的母親。
朱吾能的小姑父出身于貴州苗族,他家兄弟姐妹眾多,家庭經(jīng)濟狀況頗為拮據(jù)。
起初,小姑或許對未來充滿憧憬,然而現(xiàn)實的殘酷卻逐漸讓她感到力不從心。
生活中的種種艱辛困苦,使得小姑最終難以承受,帶著一對兒女以及丈夫回到了浙江老家。
盡管爺爺奶奶對于這個不聽話、任性妄為的女兒氣憤不已,但血濃于水,他們終究無法眼睜睜地看著女兒一家人受苦受難。
起初,小姑夫妻倆在大伯的工廠里工作。
本以為能夠就此安定下來,過上安穩(wěn)的日子。
但好景不長,沒過多久,小姑夫婦便嫌棄起這份工作的薪資過低。
隨后,他們轉(zhuǎn)而去到了朱吾能父親開設的工廠,可結果依舊不盡如人意,同樣未能長久堅持下去。
他們又將希望寄托在了大姑家的工廠上,滿心期待著情況會有所好轉(zhuǎn),只可惜事與愿違,在大姑家的廠里,也沒做多長時間,便再度離職。
這么多年來,朱吾能的爺爺奶奶以及他的父母、大伯還有大姑,一直以來對小姑一家可謂是盡心盡力地幫扶。
不僅慷慨解囊,幫他們購置了房子,而且各家都出了錢,支持他們自己做一番事業(yè)。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小姑夫婦二人對于親人們的恩情,非但沒有絲毫的感激之情,反倒是心生埋怨與責怪。
他們總是抱怨哥哥姐姐們做得不夠多、不夠好,甚至覺得大家并沒有竭盡全力地去幫助他們。
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兩口子說話變得越發(fā)尖酸刻薄起來,那話語就像一根根銳利的刺一般扎向朱吾能的父母、大伯和大姑的心窩,使得這一大家人感到無比的傷心難過。
盡管內(nèi)心深處承受著這般委屈,但考慮到家中年邁的爺爺奶奶,朱吾能的家人大多數(shù)還是選擇了隱忍和寬容,表面上維系著那份看似和睦的關系,只為不讓老人為此憂心忡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