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不禁暗自思忖道:難怪這孩子執(zhí)意不肯起身呢,原來竟是為了此事而來!
關于這起刺殺案件的來龍去脈,朱棣實際上早已了然于心。
想必是有人暗中找上了老二朱高煦,而那朱高煦也就順勢而為、推波助瀾罷了。
不過,朱棣心里也很明白,雖說老二偶爾會耍些小心思,但對自己絕對沒有半點兒殺意。
這一點,朱棣深信不疑。
畢竟,在他真正面臨生死危機之時,老二不顧自身安危,舍命相護,深深受了幾槍!
老二朱高煦與老三朱高燧平日里關系十分要好,此次老二不幸身受重傷,讓老三心急如焚。
但他只知曉老二被老大匆忙送走,至于送往何處、是否能得救,老三全然不知。
外界早有諸多傳言,稱老三朱高燧乃是老二朱高煦的同黨。
對此,朱棣自然也是有所耳聞。
盡管如此,朱棣心里清楚得很,雖說老三與老二關系密切,常常協(xié)助老二刁難老大朱高熾,甚至還會當著自己的面數(shù)落老大的種種不是,但從本質(zhì)上講,老三對自己這位父皇的忠心那可是毋庸置疑的。
若非如此,朱棣又怎會放心地將至關重要的北鎮(zhèn)撫司交由老三掌管呢?
所以當老三這般言之鑿鑿時,朱棣心中便已有定論:老三必定是掌握了些確鑿無疑的證據(jù)!
于是乎,朱棣輕撫著胡須,面色凝重地問道:“快給朕講講,究竟發(fā)生了何事?”
只見朱高燧一臉嚴肅,有條不紊地回答道:“父皇明鑒,兒臣近日成功搗毀了一處藏匿靖難遺孤的秘密據(jù)點。令人震驚的是,在此處竟搜查出了太子與這些人的往來信件。經(jīng)過仔細辨認,筆記確系出自太子之手,而且上面加蓋著太子專屬的印章!”
朱棣緊緊地皺起眉頭,深邃的眼眸之中快速地閃過一絲疑慮之色。
以前的朱棣對太子還有些防備,可自從認識朱吾能,知道歷史走向,再加上對朱高熾的品性和為人處世之道可謂是了如指掌,他對太子還是很放心的。
聽三兒子說,手上有太子與靖難遺孤的通信,朱棣的第一反應是:其中必定暗藏玄機。
";把信件呈上來讓朕瞧瞧!";
朱棣伸出右手,語氣沉穩(wěn)卻帶著不容置疑的命令口吻。
朱高燧趕忙起身,將信恭敬地遞給朱棣。
朱棣接過信件之后,便仔仔細細地端詳起來。
時間仿佛凝固了一般,整個宮殿內(nèi)一片寂靜,唯有朱棣輕微翻動信紙的聲音不時響起。
過了好一會兒,朱棣突然間仰頭大笑起來,笑聲在空曠的宮殿里回蕩,震得梁柱似乎都微微顫動。
";此信是偽造的,筆跡倒是模仿得與太子頗為相似,不過,這印章卻是個徹頭徹尾的假貨!太子的印章,曾經(jīng)不慎被阿貍摔過,因而留下了一點極細微的磨損痕跡。
若不是對其十分熟悉且觀察入微之人,根本難以察覺出這點差別。但眼前這枚印章,光滑平整,毫無半點磨損之處。";
說罷,朱棣將信扔回給朱高燧。
朱高燧見狀,臉色瞬間變得煞白,額頭上冷汗涔涔而下,他慌忙跪倒在地,連連叩頭謝罪:";兒臣死罪!兒臣辦事不力,竟然未能詳細查驗就貿(mào)然呈遞給父皇,請父皇降罪責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