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恪與陳靜她們略談了片刻,就告辭離去,沒有讓她們相送,徑直下了樓。
陳靜透過玻璃窗看著張恪手插在衣兜里穿過巷子轉到外街去,看他裹緊風衣的模樣,倒有些蕭瑟的感覺。
“他今天看上去有些心不在焉啊,”郁萍扶著陳靜的肩膀而立,也看著張恪離去時的身影,又笑著說,“不過能在我們打瞌睡時送來枕頭,還真是不錯的人啊。”劉明輝在場,也沒有說些曖昧不明的玩笑話。
陳靜轉回身來,淺淺的一笑,要說瞌睡時送枕頭,張恪可不止送來一只枕頭了。
科王高科這段時間來也努力在做鞏固根基的工作,不僅從貼牌手機業(yè)務里獲得的利潤都投了進去,六月下旬獲得近千萬美元的融資也都投入了進去,從組裝工廠、精密模具工廠以及電路板制造,在海州工業(yè)新區(qū)形成一定的產業(yè)規(guī)模,起初也是從子嘉興起的念頭做起,沙上積塔,底子畢竟是太薄了。
努力在明年春季獲得一張手機生產牌照,在獲得手機生產牌照之后,還要能拿出讓市場認同的手機產品出來,這是科王高科眼下正在努力做的兩件事。
信息產業(yè)部放手機牌照的關鍵依據(jù)之一也是要看申報企業(yè)的技術積累與實力,若是說申報時可以弄虛作假,要拿出令市場認同的產品,卻是絕對無法弄虛作假的。
這邊的產品開設計工作室,成立到現(xiàn)在,也開出兩款新手機,且不說每款新機型長達八個月的開周期,在市場上也只能歸入中低層次,雖說子嘉時有讓人驚嘆不已的奇思妙想,但是沒有一定的技術底子,終不能落到實處。
張恪答應提供技術上的支持,可以說是解決困擾科王高科眼睛最大的難題。
謝子嘉將資料收起來,捏了捏酸脹的脖子,說道:“所有工作也不可能一天干完,要不我們下去喝一杯?”
“之前是誰說時間緊迫來著的?”陳靜笑著問,“你就不怕張恪剛才開的是空頭支票、事后不認賬?”
“也要他有臉騙我們才行呀!”謝子嘉腆臉一笑,挽著陳靜的胳膊就往樓下拖。陳靜也請劉明輝一起去酒吧里喝一杯再回賓館去。
走到巷子里。
已經看不到張恪地蹤影。
都不曉得他走出來去了哪里。
陳靜她們也是習慣性地走進1978。
杜飛與時學斌坐在吧臺前。
他正與人通電話。
看見陳靜她們走進來。
都是熟人。
揮了揮手算作招呼。
這時候酒吧里除了吧臺。
里面也沒有整張地空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