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藥效顯現的奇妙之夜
頭煎藥服下兩小時后,顏總突然想去廁所。小顏扶著他出來時驚嘆:"爸,小便顏色變淺了!"岐大夫觀察便器,見尿液由濃茶色轉為琥珀色,點頭道:"《溫熱論》云通陽不在溫,而在利小便,濕熱有了出路,黃疸就去了三分。"
子夜時分,顏總腹中突然腸鳴作響,排出大量酸臭宿便。岐大夫聞之喜道:"這是枳實、黃連在起效,把胃中陳腐之糧(食積)請出去了。"隨即調整藥方:減黃連至6g(防苦寒傷胃),加白術15g(《本草匯言》"脾臟補氣第一要藥")。
次日清晨,顏總白睛黃色已退大半,舌苔也由厚黃轉薄白。岐大夫診脈后笑道:"右關脈漸和,脾土有生氣了。就像干旱的田地澆了春水,禾苗開始抬頭了。"
第六章
治未病的現代啟示
一周后顏總復診,面色已恢復正常。岐大夫特意帶他到診室后的"五行園":"您看這竹子(屬木,對應肝)和菖蒲(屬水,對應腎),原本該水生木,但如果火旺(心火過亢),就會烤干水分(腎陰不足),進而燒到竹子(肝陽上亢)。您的病就是這個道理。"
"那我以后怎么避免復發(fā)?"顏總摸著腕間新換的沉香手串,眼神少了幾分焦慮。
"記住三個不:不餓不吃(《千金方》食欲數而少),不氣不食(《養(yǎng)老奉親書》怒后勿食),不晚不食(亥時后脾胃當令需休息)。"岐大夫指著園中的流水裝置,"您看這水循環(huán),脾胃就像中間的過濾系統,上游(情緒)污染、下游(飲食)堵塞,都會讓整個系統崩潰。"
結語:職場人的身心平衡術
如今顏總辦公室多了臺小型紫砂煎藥爐,每日晨間必飲茵陳茯苓茶。他還把董事會改成"步行會議",每周三固定吃素。某次季度例會上,他指著ppt上的"脾胃五行圖"笑言:"咱們企業(yè)要可持續(xù)發(fā)展,首先得像岐大夫說的土得火而良——心火別太旺,脾胃要健康。"
這個發(fā)生在cbd的醫(yī)案,恰似一面鏡子,映照著現代人的生存困境。當我們在追求"效率至上"時,不妨聽聽《黃帝內經》的忠告:"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或許,真正的職場智慧,從來不是透支生命去追趕時間,而是學會與身體和解,在快慢之間找到屬于自己的"五行平衡術"。
【方解】
1。
君藥:茵陳(《本草經疏》"治黃疸要藥")苦微寒,入肝膽經,善清脾胃肝膽濕熱而退黃;梔子(《本草正義》"通利三焦?jié)駸?)苦寒,瀉三焦火,導濕熱從小便出。
2。
臣藥:茯苓(《神農本草經》"利小便,安神")甘淡平,健脾滲濕;蒼術(《珍珠囊》"除濕發(fā)汗,健脾安神")苦溫,燥濕運脾,與茯苓相伍,健脾祛濕功倍。
3。
佐藥:黃連(《醫(yī)學啟源》"去心竅惡血")苦寒,瀉心火、除胃熱;枳實(《名醫(yī)別錄》"除胸脅痰癖,逐停水")破氣消痞,治心下痞滿;黃芩(《本經》"主諸熱黃疸")清熱燥濕,助君藥退黃。
4。
使藥:防己(《本草拾遺》"去留熱,利水")、澤瀉(《別錄》"補虛損五勞,除五臟痞滿")、豬苓(《本草綱目》"開腠理,利小便")通利下焦,使?jié)駸釓男”愣ィ磺嗥ぃā侗静輩R言》"破滯氣,削堅積")疏肝破氣,助脾胃運化。
【醫(yī)理延伸】
本案核心在于"火乘土"的病理機制,緊扣《黃帝內經》"五行相乘"理論。現代職場人常因壓力大(肝郁化火)、飲食不節(jié)(傷脾)導致"心脾同病",形成"焦慮→暴食厭食→脾胃損傷→氣血不足→更易焦慮"的惡性循環(huán)。岐大夫以"清利濕熱+調和脾胃+疏肝理氣"三法同治,既遵循《金匱要略》"諸黃,腹痛而嘔者,宜柴胡湯"的治則,又靈活運用李東垣脾胃學說,體現中醫(yī)"整體調理"的智慧。預防上強調"飲食有節(jié)、起居有常、不妄作勞",實為現代"亞健康"人群的養(yǎng)生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