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茶樓驚變
小滿時節(jié)的青石板巷,蟬鳴與藥香交織。岐仁堂斜對面的"聚賢茶樓"里,年輕的賬房先生周明軒正握著算盤對賬,突然喉頭一緊,發(fā)出一連串高亢的呃逆聲。茶客們紛紛側(cè)目,周明軒漲紅了臉,手忙腳亂地捂住嘴,卻止不住那聲如破竹的"呃——呃——"。
初診:氣逆之困
當晚,周明軒在父親陪同下叩響岐仁堂的木門。岐大夫掀開藍布門簾,見年輕人面色青黃,呃逆聲高亢急促,每隔半分鐘便發(fā)作一次,右手不自覺地按在胃脘處。
"這是第幾日了?"岐大夫示意周明軒坐下,目光掃過他微微顫抖的肩膀。
"整七日了。。。。。。"周明軒聲音發(fā)顫,"起初只是飯后偶爾打嗝,后來越來越頻繁,連夜里都睡不安穩(wěn)。"
岐大夫搭脈時,周父在旁嘆氣:"省城西醫(yī)說是膈肌痙攣,開了止痙藥,吃了三天不見效。"
"伸手讓我瞧瞧。"岐大夫翻開周明軒的手掌,只見大魚際處青黑一片,舌質(zhì)紅絳,苔薄黃。他又俯身聞了聞,周明軒口中隱隱透出酸腐之氣。
"此乃肝氣犯胃,胃氣上逆。"岐大夫起身走到藥柜前,"《黃帝內(nèi)經(jīng)》云諸逆沖上,皆屬于火,你這呃逆看似聲高有力,實則肝郁化火,灼傷胃陰。"
周父疑惑道:"可他明明怕冷,喝熱水能暫緩片刻。。。。。。"
"這是假寒真熱。"岐大夫取過柴胡、白芍,"肝屬木,胃屬土,木郁克土則胃氣不降。你看他舌尖紅赤,正是肝火上炎之象。"
二診:柴胡桂枝破僵局
岐大夫鋪開宣紙,筆走龍蛇:
柴胡桂枝湯加味
柴胡15g
黃芩10g
桂枝6g
白芍15g
半夏10g
生姜3片
大棗5枚
代赭石30g(先煎)
"代赭石重鎮(zhèn)降逆,柴胡疏肝解郁,桂枝調(diào)和營衛(wèi)。"岐大夫解釋道,"三劑藥下去,若呃逆減輕,便來復(fù)診。"
三日后,周明軒再來時,呃逆頻率果然減半,但仍時有發(fā)作,且脅肋脹痛明顯。岐大夫仔細診脈,見其弦象稍緩,卻仍帶澀意。
"肝郁未解,需加理氣之品。"他在原方中加入香櫞、佛手各10g,"《本草綱目》言香櫞下氣,除心頭痰水,佛手理氣和中,化痰止咳。"
三診:巨闕穴上的玄機
第五日清晨,周明軒突然呃逆大作,連喝三碗溫水都止不住。岐大夫趕到時,見他蜷縮在藤椅上,呃聲連綿如擊鼓,額角冷汗涔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