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救,”岐大夫肯定地說,“只要辨證準確,用藥得當,很快就能好起來。他的根本問題是脾胃虛寒,陽氣不足,所以治療的關鍵是溫中散寒,補氣健脾。我給開個方子,你們趕緊去抓藥,回來熬了給孩子喝?!?/p>
說著,岐大夫拿起筆,在處方箋上寫了起來。胡建國湊過去一看,上面寫著:“理中湯加陳皮、半夏。人參三錢,干姜三錢,白術三錢,甘草二錢,陳皮二錢,半夏二錢。水煎服,每日一劑?!?/p>
“岐大夫,這方子管用嗎?”王秀蘭還是有些不放心,“我兒子都這樣了,就用這幾味藥能行嗎?”
岐大夫笑了笑,說:“你們放心,這方子是有根據(jù)的?!秱摗防镎f:‘理中者,理中焦,此利在下焦,豈可混哉?理中丸,治太陰病,自利不渴,寒多而嘔,腹痛,脈沉而細,此太陰經(jīng)受病也?!@孩子的病,就是太陰病,脾胃虛寒,所以用理中湯正合適?!?/p>
他又解釋道:“方中的人參,《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里說它‘味甘微寒,主補五臟,安精神,定魂魄,止驚悸,除邪氣,明目,開心益智’,在這里主要是補氣健脾,恢復脾胃的運化功能。干姜‘味辛溫,主胸滿咳逆上氣,溫中,止血,出汗,逐風濕痹,腸澼下利,生者尤良’,能溫中散寒,驅散脾胃的寒氣。白術‘味甘溫,主風寒濕痹,死肌,痙,疸,止汗,除熱,消食’,可以健脾燥濕,增強脾胃的功能。甘草‘味甘平,主五臟六腑寒熱邪氣,堅筋骨,長肌肉,倍力,金瘡腫,解毒’,在這里調(diào)和諸藥,同時也能補氣。”
“加陳皮和半夏,”岐大夫繼續(xù)說,“是因為這孩子脾胃虛弱,可能會生濕痰,陳皮‘味辛苦溫,主胸中瘕熱逆氣,利水谷’,能理氣化痰;半夏‘味辛平,主傷寒寒熱,心下堅,下氣,喉咽腫痛,頭眩胸脹,咳逆腸鳴,止汗’,能燥濕化痰,和胃止嘔。這兩味藥配合起來,能增強理中湯的療效,兼顧化痰理氣。”
聽岐大夫說得頭頭是道,胡建國夫婦終于放下心來,千恩萬謝地拿著方子去抓藥了。
四、一劑知,數(shù)劑愈
藥抓回來了,小周幫忙在岐仁堂的藥爐上熬了起來。不一會兒,藥香就彌漫了整個屋子。藥熬好了,是一碗溫熱的藥湯,聞著有股辛辣味。
王秀蘭小心翼翼地把藥吹涼了些,然后用小勺一點一點地往兒子嘴里喂。剛開始,胡文軒還不太配合,藥一到嘴里就往外吐,王秀蘭耐心地哄著,好不容易才把一碗藥喂完。
大概過了一個多鐘頭,奇跡發(fā)生了。胡文軒的臉色漸漸有了點血色,不再那么慘白了,肚子的疼似乎也減輕了些,不再像之前那樣劇烈地抽搐了,譫語也停了,慢慢地睡著了。
“真的管用了!”王秀蘭驚喜地說,“老胡,你看,孩子睡著的時候不疼了!”
胡建國也松了口氣,感激地對岐大夫說:“岐大夫,真是太謝謝您了!您真是神醫(yī)?。 ?/p>
岐大夫擺擺手,說:“不用謝,這都是應該做的。藥剛起效,還得繼續(xù)服藥。你們回去以后,要注意給孩子保暖,別再讓他著涼了,飲食也要清淡易消化,先喝點小米粥之類的流食,等好了再慢慢恢復正常飲食。”
第二天,胡文軒醒了過來,精神好了不少,肚子已經(jīng)不那么疼了,也能喝點小米粥了。王秀蘭又按照方子抓了藥,熬好給兒子喝了。
到了第三天,胡文軒的肚子徹底不疼了,也不吐不瀉了,能下地走路了,雖然還有點虛弱,但已經(jīng)沒什么大礙了。他自己都說:“媽,我感覺好多了,肚子里暖暖的,舒服多了?!?/p>
又喝了幾劑藥,胡文軒就徹底痊愈了,又能像以前一樣上班了。胡建國夫婦特地帶著兒子去岐仁堂道謝,還送了塊“妙手回春”的牌匾。
岐大夫笑著說:“不用謝,治病救人是我們醫(yī)生的本分。不過以后可要注意了,夏天雖然熱,但也不能貪涼,尤其是體質(zhì)弱的人,更要注意保護脾胃陽氣?!?/p>
胡文軒連連點頭:“謝謝岐大夫,我記住了,以后再也不敢亂吃涼的了?!?/p>
這件事很快就在街坊鄰里傳開了,大家都說岐大夫醫(yī)術高明,能看透病的本質(zhì),用簡單的方子就治好了大病。岐仁堂的名聲也越來越響,來求醫(yī)的人絡繹不絕。而岐大夫始終保持著謙遜的態(tài)度,用自己的醫(yī)術和仁心,默默地為病患解除痛苦,續(xù)寫著岐仁堂的傳奇。
從那以后,胡文軒也成了岐仁堂的???,時不時會去看看岐大夫,聊聊養(yǎng)生之道。他也常常跟身邊的人說起自己那次驚心動魄的經(jīng)歷,告訴他們中醫(yī)的神奇,告訴他們看病一定要找對醫(yī)生,辨證施治才能藥到病除。而岐大夫“巧識虛中‘結’”的故事,也在江城流傳開來,成為了人們茶余飯后的美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