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老街里的“余溫”
半個月后,江灣鎮(zhèn)老街的“明德書屋”重新開張了。楊德明剪了頭發(fā),換了件干凈的藍(lán)布褂子,雖然還有些清瘦,但精神頭足了,正忙著給書架上的書撣灰。
“楊老師,好利索了?”路過的張大爺笑著打招呼。
“好了好了,多虧了城里的岐大夫?!睏畹旅餍χ貞?yīng),“快進(jìn)來坐坐,喝杯菊花茶。”
“不了不了,家里還燉著湯呢。”張大爺擺擺手,“聽說你要給岐大夫送字?”
“是啊,寫好了,打算這周末送去。”楊德明指著墻上一幅剛裱好的書法,正是“仁心仁術(shù)”四個大字,筆力遒勁,透著股精氣神。
街坊們聽說楊德明好了,都來店里串門,聽他講那天的驚險經(jīng)歷。
“那岐大夫真神,就幾味藥,就讓你從瘋瘋癲癲睡到安安穩(wěn)穩(wěn)?!眲⑹鍑K嘖稱奇。
“可不是嘛,”李秀蘭端著剛泡好的酸梅湯給大家分,“那藥苦得很,我嘗了一口都直皺眉,沒想到真管用。”
“他說我那是熱邪燒得太厲害,就像一鍋開水,得用猛藥把火澆滅?!睏畹旅鹘忉尩?,“還說我以后不能喝冰鎮(zhèn)的,要多喝溫水,多吃清淡的?!?/p>
“可不是嘛,”張大爺說,“夏天再熱也不能貪涼,我年輕時候貪涼,喝了一肚子冰水,落下個胃痛的毛病,到現(xiàn)在還沒好?!?/p>
正說著,楊曉剛提著個保溫桶回來了,里面是他剛從田里摘的西瓜?!鞍郑瑡?,劉叔張大爺,吃西瓜!”小伙子切開西瓜,紅瓤黑籽,看著就甜。
“這西瓜好,”楊德明拿起一塊,“那天在岐大夫那,就是吃了西瓜,我才稍微清醒點(diǎn)的。岐大夫說,這西瓜是‘天生白虎湯’,解暑最管用?!?/p>
“還是人家讀書人懂得多,”劉叔咬了口西瓜,“吃個瓜都能說出這么多道道?!?/p>
大家坐在書店門口的涼棚下,吃著西瓜,聊著天,陽光透過樹葉灑下來,落在青石板路上,暖洋洋的。遠(yuǎn)處的蟬鳴又響了起來,不再像之前那么刺耳,倒像是在唱著夏日的歌謠。
楊德明看著眼前的景象,心里暖暖的。他想起岐大夫說的話,病邪雖猛,只要辨證準(zhǔn)了,用藥對了,再厲害的“烈火”也能被降服。就像這夏天的熱,看似灼人,其實(shí)只要順應(yīng)它的性子,別硬碰硬,就能安然度過。
周末,楊德明帶著兒子,提著那幅“仁心仁術(shù)”的書法,坐公交車去了城里。岐仁堂里依舊人來人往,岐大夫正給一個小孩搭脈,神情專注。
等病人走了,楊德明走上前,深深鞠了一躬:“岐大夫,謝謝您。”
岐大夫連忙扶起他:“楊老師客氣了,舉手之勞。”
“這是我寫的一點(diǎn)心意,您收下?!睏畹旅髡归_書法。
岐大夫看著“仁心仁術(shù)”四個字,笑了:“寫得好,我收下了,就掛在堂屋里,時刻提醒自己,要對得起這四個字?!?/p>
小周趕緊找來錘子釘子,把書法掛在了堂屋最顯眼的位置。陽光透過窗欞照在字上,和那塊“岐仁堂”的牌匾相映成趣。
離開岐仁堂,楊德明父子走在巷子里,晚風(fēng)徐徐吹來,帶著薄荷的清香。楊曉剛說:“爸,岐大夫說的真對,這夏天啊,還是得順應(yīng)自然,別跟天較勁。”
楊德明點(diǎn)點(diǎn)頭,抬頭看了看天上的月牙,清清涼涼的,心里一片澄明。他知道,那個炎熱的午后,那場驚心動魄的救治,不僅治好了他的病,更在他心里種下了一顆敬畏自然、敬畏生命的種子,這顆種子,會像堂屋里的薄荷一樣,在歲月里慢慢生長,散發(fā)著淡淡的清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