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寫字樓里的隱秘困擾
秋分后的申城,梧桐葉在cbd玻璃幕墻上投下碎金般的影子。岐仁堂的落地窗前,一位西裝革履的男士正反復摩挲著保溫杯,指節(jié)因用力而泛白。他叫陳立,某金融集團高管,此刻卻像懷揣秘密的學生般局促。
"岐大夫,我這毛病。。。實在難以啟齒。"陳立壓低聲音,目光避開診室里的其他患者,"便血斷斷續(xù)續(xù)三年了,西醫(yī)說叫慢性結(jié)腸炎,可吃了藥總反復。最近更是每天便后帶血,紙巾上都是淡紅色,人也越來越?jīng)]力氣。。。"
岐大夫放下手中的《脾胃論》,示意小安關上診室門。診床上的艾灸儀散發(fā)著淡淡艾香,與陳立身上的古龍水味交織,竟透出一絲違和的壓抑。"先伸伸手,讓我看看舌苔。"岐大夫的語氣像安撫受驚的孩子。
陳立的手掌干燥粗糙,指甲邊緣有明顯的倒刺——典型的"土虛木乘"之象。岐大夫搭上脈枕,指下感覺六脈雖平穩(wěn)卻缺乏張力,右尺部重按如觸薄冰,隱隱有下沉之勢。再看舌苔,舌質(zhì)淡白,苔薄白而水滑,邊緣齒痕明顯,正如《黃帝內(nèi)經(jīng)》所言:"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屬于寒。"
"平時是不是總覺得怕冷?尤其是腰腹部位,喝熱水都暖不起來?"岐大夫翻開《難經(jīng)》,"右尺主命門,你這是命門火衰,火不生土,脾胃虛寒啊。"
陳立猛地坐直:"您怎么知道?我每天都要喝姜茶,可空調(diào)房里還是覺得后腰發(fā)涼。還有,吃點生冷就拉肚子,連水果都不敢多吃。。。"他忽然意識到什么,"可我便血顏色淡,西醫(yī)說不是熱證,怎么會和火有關?"
二、脾胃大廈的根基之危
岐大夫起身走到窗邊,指著樓下匆匆而過的人群:"您看這高樓大廈,地基要是松了,墻面就會開裂。脾胃就像人體的地基,《內(nèi)經(jīng)》說營出中焦,脾胃虛弱,氣血就像大廈沒有鋼筋,如何穩(wěn)固?"
他從書架上取下《金匱要略》抄本:"仲景講下血,先便后血,此遠血也,黃土湯主之。您的情況正是先便后血,血色淡而不鮮,這是脾氣虛陷,不能統(tǒng)攝血液,就像堤壩漏水,根源不在河道,而在堤基。"
陳立皺眉:"可我之前吃了很多止血藥,甚至用了栓劑,為什么總反復?"
"因為您在補墻縫,卻沒加固地基。"岐大夫從藥柜取出黃芪切片,"《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說黃芪主癰疽久敗瘡,排膿止痛,大風癩疾,五痔,鼠瘺,補虛,小兒百病。您看這黃芪,質(zhì)地綿密,就像脾胃的守護者,能升陽舉陷,固攝氣血。"
說到這里,他又拿起人參:"《本草綱目》稱人參補五臟,安精神,定魂魄,止驚悸,除邪氣,明目,開心益智。脾胃虛弱到極點,非人參不能救。就像《脾胃論》里的補中益氣湯,用黃芪為君,人參為臣,就是要先固住地基。"
陳立忽然想起什么:"我最近總覺得氣短,爬三樓都喘,是不是和這個有關?"
"當然!"岐大夫點點頭,"《內(nèi)經(jīng)》說氣因于中,脾胃是生氣之源。您脾胃虛寒,就像工廠停電,哪能生產(chǎn)出足夠的氣血?所以會乏力、氣短,甚至便血——因為清氣不升,本該向上的營養(yǎng)精微反而下陷,順著大腸流失了。"
三、補火生土的靶向療法
診室的掛鐘敲了九下,小安端來剛煎好的中藥。陳立看著碗里的湯汁,猶豫著問:"岐大夫,這藥里有阿膠,會不會太滋膩?我之前吃補血藥總覺得胃脹。"
"問得好!"岐大夫用竹筷撥弄藥渣,"普通阿膠確實滋膩,但我用的是蒲黃炒阿膠,《本草逢原》說阿膠益血滋陰,蒲黃炒則止血。就像給濕滑的地板鋪了防滑墊,既能補血,又不礙脾胃運化。"
他又指著另一味藥:"這是醋炒荊芥,《本草綱目》記載荊芥散風邪,清頭目,利咽喉,消瘡腫,炒炭后更能止血。醋制入肝,肝主藏血,肝氣條達了,才能輔助脾胃統(tǒng)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