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大夫笑著點點頭:“嫂子放心,他這病能調(diào)好,但得遵醫(yī)囑,不能再像以前那樣折騰了。他現(xiàn)在的關(guān)鍵是補脾胃的陽氣,陽氣足了,陰氣自然就退了。我給你開個方子,用理中湯加黑附子。理中湯是《傷寒論》里的方子,由人參、干姜、白術(shù)、甘草組成,干姜溫中散寒,人參、白術(shù)、甘草健脾益氣,專門治脾胃虛寒。加一味黑附子,是因為他不光脾陽虛,連腎的元陽也有點虛了,附子能溫補腎陽,助脾陽恢復(fù),就像給脾胃里的火堆添上柴火,讓陽氣能燒得更旺?!?/p>
這章沒有結(jié)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xù)閱讀!
說著,岐大夫提筆在處方箋上寫下:人參三錢,干姜三錢,白術(shù)四錢,炙甘草二錢,黑附子二錢(先煎),每日一劑,水煎服。
寫完方子,岐大夫又叮囑道:“光吃藥還不夠,得配合食療。你每天早上煎藥的時候,取五錢藥汁,再用蔥白煎一碗羊肉湯,和著藥汁一起喝。蔥白能通陽散寒,羊肉是溫補之品,能補氣血、暖脾胃,和藥一起吃,能增強溫陽的效果?!?/p>
王秀蘭趕緊從包里掏出小本子記下來:“蔥白煎羊肉湯,和藥汁一起喝,我記住了。那飲食上還有什么要注意的?”
“生冷油膩的東西絕對不能碰,酒也得停了?!贬蠓蛘f,“這陣子多吃點溫性的食物,比如小米粥、南瓜、山藥,炒菜的時候可以放點生姜、花椒,都是溫脾陽的。別再熬夜了,晚上十一點前必須睡覺,保證脾胃有足夠的時間休息運化?!?/p>
周建軍連連應(yīng)下:“您放心,我這就給工頭打電話,把手里的活兒先交出去一部分,好好在家調(diào)理。”
當(dāng)天下午,王秀蘭就按照岐大夫的囑咐,買了新鮮的羊肉和蔥白,回家燉了湯。周建軍喝了藥汁配羊肉湯,不到傍晚,就覺得手腳開始暖和起來,額頭上的冷汗也少了。到了半夜,他按醫(yī)囑又喝了一次藥和湯,躺下沒多久就睡著了,這是他大半個月來睡得最踏實的一覺。
第二天早上,周建軍醒來時,發(fā)現(xiàn)自己沒出冷汗,身上也不覺得冷了,雖然還有點沒力氣,但精神頭好了不少。他摸了摸肚子,也不脹了,趕緊讓王秀蘭給他煎藥。喝了藥湯,又吃了碗小米粥,他甚至能扶著墻在院子里走兩圈了。
連著喝了三天藥,周建軍的脈象明顯有力了,不再像之前那樣細(xì)弱,手腳徹底暖和了,也能正常吃飯了,大便里的未消化食物也沒了。他又去岐仁堂復(fù)診,岐大夫給他把了脈,笑著說:“陽氣已經(jīng)恢復(fù)得差不多了,黑附子可以減點量,再喝三天鞏固一下,食療繼續(xù),飲食作息別松勁。”
又過了一周,周建軍再來岐仁堂時,已經(jīng)能自己大步走進來了,臉上帶著血色,說話也中氣十足。他握著岐大夫的手說:“岐大夫,真是謝謝您!我現(xiàn)在每天早睡早起,喝小米粥,吃山藥,感覺比沒生病前還精神。以前總覺得年輕能扛,現(xiàn)在才知道,脾胃這根‘頂梁柱’可不能瞎折騰?!?/p>
岐大夫拍了拍他的手:“你能明白就好?!镀⑽刚摗防镎f‘脾胃為氣血生化之源’,人活著全靠脾胃運化水谷精微,養(yǎng)好了脾胃,身體自然就結(jié)實了。以后可別再憂思過度、飲食無節(jié)了,不然脾胃再出問題,調(diào)理起來可就沒這么容易了?!?/p>
周建軍連連點頭,又跟岐大夫請教了些日常養(yǎng)脾胃的小法子,才帶著王秀蘭高高興興地回了家。那天傍晚,岐仁堂的夕陽格外暖,小宇收拾診桌時,看著周建軍的病歷,問岐大夫:“師父,您怎么一眼就看出他是脾胃虛寒,不是食積受風(fēng)呢?”
岐大夫拿起桌上的《黃帝內(nèi)經(jīng)》,翻到《陰陽應(yīng)象大論》那一頁:“學(xué)醫(yī)得先明理,得知道病的根源在哪兒?!饵S帝內(nèi)經(jīng)》是根本,不讀經(jīng)典,不辨病機,只憑癥狀套方子,就像盲人摸象,遲早要出問題。你看周建軍,雖然有食積的癥狀,但核心是勞役憂思傷了脾陽,陰盛生內(nèi)寒,這時候得補陽散寒,不是瀉積能解決的。以后你看病,也得先問清病因,再辨明病機,才能開出對證的方子?!?/p>
小宇似懂非懂地點點頭,把岐大夫的話記在了心里。窗外的風(fēng)還在吹,但岐仁堂里的藥香混著淡淡的姜茶味,暖得讓人心里踏實——這老巷里的小藥鋪,就像一盞燈,照著那些被病痛困擾的人,用千年的中醫(yī)智慧,一點點撫平身體的褶皺,溫暖著每一顆需要呵護的“脾胃”。
喜歡岐大夫的懸壺故事請大家收藏:()岐大夫的懸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