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梅雨診疑
端午后的第七日,梅雨季的濕霧像棉絮般裹著青石板街。岐仁堂的銅葫蘆幌子在檐下滴著水,診室內飄著淡淡的艾香與藥味。岐大夫正用細銀針挑開一盞油燈芯,忽聽木格門"吱呀"一聲,闖進個拎著輸液瓶的中年男人。
"岐叔!快救救我這肝!"男人捂著右脅彎下腰,額角冷汗混著雨水滴落,"西醫(yī)院說膽囊發(fā)炎,輸了九天液,疼得夜里能把炕席抓爛!"他妻子跟在身后,手里捏著一疊b超單,塑料袋子在濕冷的空氣里發(fā)出脆響。
岐大夫放下銀針,指節(jié)輕叩診臺:"李師傅,先坐下喘口氣。"他打量來人:面色黯黃里透著青灰,像被雨水泡透的陳年宣紙,眼白處染著淡淡的橘黃,左眼角血絲如蛛網蔓延。
第一章·肝膽劫:出租車司機的午夜痛
(一)望聞問切·病機初探
李司機名叫李建國,開了二十年夜班出租車。他掀開汗?jié)竦囊r衫,右脅下拒按,連呼吸都牽扯著疼。岐大夫伸出三指搭在他寸口脈上,指腹剛觸到皮膚便微微一沉——左關脈弦硬如弓弦繃緊,右關雖濡卻暗藏滑象,尺部脈弱如游絲。
"夜里一點到三點疼得最厲害?"岐大夫忽然問。
李建國猛地抬頭:"是!跟定了鬧鐘似的,疼起來像有把烙鐵在燙肝!"
"《靈樞·經脈》說肝足厥陰之脈,布脅肋。"岐大夫取過竹制壓舌板,"張開嘴。"只見舌質紅絳如熟透的楊梅,兩側肝膽對應區(qū)腫脹隆起,舌苔黃膩中夾雜著紫色瘀點,像稻田里淤著的爛泥。
(二)理法闡釋·濕熱瘀結
"你這病,根在肝膽濕熱夾瘀。"岐大夫推開窗,讓雨絲飄進半扇,"《臨證指南醫(yī)案》里葉天士講得明白:肝性剛強,濕熱蘊遏,則其氣不得疏泄,橫逆為患。你長期熬夜傷肝,又嗜食辛辣油膩,濕熱像油鍋里倒水,炸開了淤在肝膽經脈里。"
他走到藥柜前,抽出《傷寒論》泛黃的書頁:"看這茵陳蒿湯原方——茵陳蒿六兩,梔子十四枚,大黃二兩。茵陳得春木之氣,能疏肝利膽,像個向導引濕熱從尿走;梔子清三焦郁火,好比打開灶臺的通風口;大黃通腑泄熱,是把淤堵的下水道疏通。"
(三)方藥解析·君臣佐使
"光清濕熱不夠。"岐大夫又翻開《本草綱目》,指著蒲黃與五靈脂的配圖,"你舌下絡脈紫暗迂曲,這是濕熱久羈成瘀。加失笑散,蒲黃甘平入肝,能行血消瘀;五靈脂苦溫走肝,善散血止痛。兩味藥相須為用,就像一對配合默契的工兵,專門破除肝經的路障。"
他提筆在宣紙上寫下處方,墨字透著松煙香:
茵陳蒿30g
炒梔子15g
酒大黃9g(后下)
蒲黃12g
五靈脂12g(包煎)
郁金15g
姜黃12g
柴胡9g
生甘草6g
七劑,水煎服,日一劑,早晚分服
"注意看這柴胡。"岐大夫用筆尖點著藥名,"《神農本草經》說它主心腹腸胃中結氣,飲食積聚,寒熱邪氣,推陳致新。我用它引藥入肝膽經,就像給部隊派個向導。"
(四)醫(yī)囑調護·情志飲食
李建國盯著藥方:"岐叔,這大黃會不會太猛?我平時大便就不成形。"
"酒大黃經過炮制,瀉下力緩而活血力強。"岐大夫放下筆,"更重要的是你得改脾氣?!端貑枴ど鷼馔ㄌ煺摗分v濕熱不攘,大筋緛短,小筋弛長,你開車時一堵車就罵街,肝氣郁結最容易化火生濕。"他指了指窗外老槐樹上的鳥窩,"你看那斑鳩,再急也不啄自己的窩。"
臨走時,岐大夫遞給他一個布包:"里面有炒萊菔子和陳皮,每天煮水代茶。記?。和盹埳俪匀?,睡前揉太沖穴,生氣時喝口苦丁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