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姜志遠不爭氣,沒給她生個親哥。
周文雍為什么對她好,姜淳于當然也知道,人是林老親自從寧城挑的。
當然會告訴她周文雍的來歷,和他身后的人脈,還有他的本事。
怎么說的,反正是個青年才俊,就算不投靠林家,也會有光明而美好的未來。
只是路沒那么平坦,進步也不會那么快。
能走大道,誰還想走鄉(xiāng)間小道。
姜淳于接受周文雍對她的照顧,但也沒太理所當然。
哪怕是有條件的好,也是要相互成全的。
姜淳于拎著籃子,從屋里出來,必須要穿過大食堂的就餐的大廳。
這個時候她才發(fā)現(xiàn)基地的人是真的多。
今天晚上的食堂格外熱鬧,烏泱泱的都是人,男女老少,到處都是歡聲笑語。
不過,人雖然多,但是大家的整體素質(zhì)看上去都很好。
不吵不鬧,隊伍有些亂,偶爾也有人插隊,但是沒有罵人也沒有打架的聲音。
她們吃飯的時候,食堂那邊剛剛開飯,等她吃完,這邊還有人在吃飯。
可能是因為晚飯后不用上班,大家都不急。
因為周文雍他們進山了,所以今天食堂有肉菜。
不過這個肉菜也不是隨便打的,得另外花錢。
基地是發(fā)飯票的,正常一個工人,一天三頓都是可以在食堂解決的。
要是不需要飯票,自己開火,也可以拿飯票換糧食。
如果一家在這,有孩子的話,單靠上班人發(fā)的飯票是不夠吃的,得自己花錢和基地兌換。
基地上拖家?guī)Э诘牟欢唷?/p>
基本都是夫妻倆一起在基地上班,然后孩子交給基地上學,小的還有幼托。
實在不行,還可以帶著家里的老人來幫忙照看孩子。
不過單身來支援三線建設(shè)的更多。
姜淳于記得自己在哪一本資料上掃過一眼,好像就是因為太多的人離鄉(xiāng)背井,所以引發(fā)了離婚潮。
那些離開大城市來去支援三線的,很少有家庭跟著一起走的。
他們要考慮自己的生活,孩子的教育等等問題。
長期分居的不少,但是也有拋妻棄子,在基地尋找志同道合的伴侶。
不過這種都是野史,真實情況誰也不知道,因為不太正面,所以也不會有人大肆宣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