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淳于跳下田埂,跟著也翻了幾塊地的積雪。
積雪下的麥苗基本區(qū)別不大,間距均勻,苗壯而根深。
在雪地上擦干凈手,跟著老李往回走:“你們收獲的時候,主要靠人工還是機器?!?/p>
兩百二十畝地,光靠他們六個成年人,平均一人一天一畝五分地,那得割到猴年馬月。
春收也是春種,大家都在忙著搶收,哪有時間給你慢慢收。
再說到手的糧食,要是一場雨下來,發(fā)芽了那更完了。
姜淳于這么問,也是因為她剛才在院子里根本沒看到機器,別說收割機這些,連拖拉機都沒有。
“當然是人工。”
老李也頭疼,秋收因為畝產高,農學院組織了學生來幫忙搶收的,就這樣還是花了十來天才全部進倉。
明年春收,麥子的產量如果一般,農學院的學生肯定不回來,到時候就靠他們幾個,哭都沒地方哭。
再說,也不能一直都指望農學院那群學生。
現(xiàn)在的東風ZKb系列雖然已經在63年問世,不過他們這兩百多畝地想弄一臺這種大型機器,根本不可能。
“那我怎么記得小七說你們有機械?!?/p>
小七信誓旦旦給她保證,他爹說了,只要他把地種好,要什么機械都有。
提起這個老李和小張就有一肚子話說:“本來老首長是給我們弄了一批機械的?!?/p>
其中有聯(lián)合收割機,還有東方紅拖拉機。
后來,當然是東西弄到了,卻沒運到這里來。
半路,就被人搶了。
人干的事?
根本原因還是小七的實驗田太少,哪怕你畝產超過千斤,那也只是二十萬斤的收獲。
和那些大型農場比,根本沒有可比性。
老首長就算再有本事,也總有幾個對手,他總不能為了兒子,什么都不顧吧。
最后,老首長只給林小七再弄個拖拉機,而且還是欠著的,得等明年四月才能到手。
“誰搶的?”
老李擰眉,欲言又止,小張年輕,卻是不管不顧。
“李福軍。”
“李福軍是誰?”
李福軍也是大院子弟,他比小七大十二歲,早些年游手好閑沒干過什么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