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說,又不是他一個人這么干,和他玩的小伙伴都是這樣。
牛向冬才不管袖子臟不臟,他只管怎么方便怎么來。
看牛向冬跑遠,牛嬸子也沒再管。
孩子多了就這樣,特別是男孩子,就沒有干凈的時候。
不過因為牛向冬,牛嬸子也注意到了站在巷子里的姜淳于。
和牛嬸子坐在一起曬太陽的張嬸子好奇地指著姜淳于:“哎,你說那個穿得挺板正的小子是誰家的親戚吧?”
這個時代大家衣服無非是綠,藍,黑,灰為主。
冬天為了保暖,大家都穿的多且臃腫。
像姜淳于這樣,一身綠軍裝板板正正服服帖帖,大紅色的圍巾紅的耀眼。
修長筆直的身子,站在那里就是一棵不懼風雪的翠竹。
很難不引起人們的注意。
“應該是?!?/p>
牛嬸子看了一眼就收回目光,將手中做鞋的針在頭皮上刮了刮,繼續(xù)做她的鞋。
她家孩子多,就老牛一個人有工作,老牛天天要送貨,騎車特別費鞋。
牛嬸子空下來,就做鞋,就是為了保證家里的老小都能有足夠的鞋子穿。
不過她手上的這雙鞋可不是給她家老牛的,也不是給家里幾個孩子的,她是給姜淳于做的。
牛嬸子老早就想給姜淳于做兩雙鞋,不過一直沒尋到合適的做鞋面的布料。
家里人做鞋子隨便什么布都行,只要結實能穿,好不好看都在其次。
送人的鞋子就不行,既要鞋子的面料結實,也要做出來好看才行。
這兩雙鞋面的布料她特意托了人,尋摸了兩三個月,才買到兩塊邊角料做鞋面。
一塊是黑色的呢子布,兩塊碎布拼接一下,剛好夠一雙布鞋的。
還有一塊是墨紫色金絲絨的,聽說是大戶人家做旗袍的料子,旗袍做了還沒來得及穿就被人拿剪子絞壞了。
剪壞的料子也沒舍得扔,就被大家給分了,你一塊我一塊拿回去做了鞋面。
別看這兩塊料子不大,都是形狀不咋好的邊角料,不過足夠給姜淳于做兩雙布鞋。
兩雙鞋,牛嬸子已經(jīng)做好了一雙,這雙她手腳快點,晚飯前就能做好。
等明天上午就讓二夏去郵局寄給小魚,也不知道過年的錢能不能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