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這個,悠木淺夏先是一愣,旋即在高速大橋的風噪里,她搖了搖頭,將額前飄飛的栗子色發(fā)攏齊,道:“不曾?!?/p>
“但我在今天之前,查過資料?!?/p>
歷史,人文,旅行。
有時候真的分不開。
悠木淺夏雖然沒踏上那片土地,但真到了那塊地方,指著歷史建筑問她,她也能說出個大概。
這時,悠木淺夏身后的小橋靜流眨了眨眼睛,她的視線停留在老師栗子色的發(fā)絲上:“說起來,老師是哪里人呢?”
“老師很漂亮呢,但,看起來不像是完完全全的東亞面孔。”
小橋靜流的親和力還是足夠強,在車上女孩里,或許唯獨她與悠木淺夏的關系相對近一些。
“我是北海道人?!庇颇緶\夏相當直白,眉頭舒展,嗓音和緩地說道:“或許是祖先有歐洲人的血統(tǒng),但到我這一代,已經(jīng)相當稀薄。”
是嗎,你這淺碧色的眼眸,還不足以證明外國人血統(tǒng)?
來棲曉在心里嘀咕了一下。
老師是北海道人的信息,小橋靜流當然知道,她只是想引出話題:“老師當年來到東京,一定很努力?!?/p>
文學少女笑著道。
對此,悠木淺夏輕點螓首。
“老師為什么會選擇離開家呢?”白石琴音忽然問道:“謀求發(fā)展?”
白石琴音的問題有些尖銳,但相當符合她的個性,直來直去的高中女生就是這般。
悠木淺夏也并不覺得不妥,略作思考后,認真道:“東京夢。”
她說出了一個特有名詞。
很簡單。
東京集中了日本
40%
以上的大企業(yè)總部、70%
的金融機構,是科技、時尚、文化等產(chǎn)業(yè)的中心。
對地方青年而言,東京代表著更廣闊的職業(yè)選擇(如
It、設計、媒體)與更高的收入水平(平均月薪比地方高約
30%)。
在“學歷社會”
與
“企業(yè)終身雇傭制”
瓦解的背景下,“在東京生存”
成為一種能力認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