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云閣上,風清氣朗,視野開闊,放眼望去,既可見歸云山莊全貌,又能極目遠眺,盡攬鐘靈山盛景。
楚逍遠指著閣中放置的一塊奇石,告訴大家:
“諸位且看:這樓上是一座奇石,名曰“坐看云起石”,如同一個天然的石凳。莊主常常獨坐石上,望山間云卷云舒,似有所思,似有所待?!?/p>
閣中盤桓片刻,眾人終于離開。
繞到閣后,可見一眼清泉,汩汩流出,沿山而下。
沿著這道清泉匯聚的溪流,鑲著無數(shù)根不深不淺的石柱,幾乎與水面齊平,這就是下山的道路。行走其上,仿佛立在水面,頗具仙人之姿。
不知不覺,眾人已經(jīng)走下了這座莊中高地。
山側,是一道觀景長廊,楚逍遠引領眾人進入,并告訴大家:“長廊中描繪有不少江湖之事,皆是莊主年少時的經(jīng)歷。此畫為丹青子所繪,眾位可盡情欣賞?!?/p>
話音未落,李詩詩卻急忙發(fā)問道:“可是那名滿天下的妙筆生花丹青子老前輩?”
之所以如此問,只因李詩詩年幼之時,聽說過父親李鶴年曾花重金請求丹青子為她作一幅百天畫像而不得。
所謂“千金易得,一畫難求”,絕非虛名。
可他卻如何愿意將自己的大作留在這山野長廊之中呢?
“天下沒有第二個丹青子?!背羞h回答:“只是老家伙性情古怪,常常將自己悶在屋里,就連我也不曾見過幾面?!?/p>
寥寥數(shù)語,讓眾人對這些畫作的興趣倍增。
他們一路看去,只見這畫中起初只有一人,似在做些什么生意。后來,便多了一個帶劍少年。只是自此之后,此人便常常跟在帶劍少年身側,畫作的中心也始終變成這個少年。
此后,人物越來越多,有男有女,人人都有一種少年意氣,傲視天下的神態(tài)。
這些人之外,還有一錦衣少年,穿著華貴,儀表不凡,卻始終與這一群人若即若離。
此人與其他人不同,只是偶爾出現(xiàn)在畫中,與眾人談笑風生,而后便隱沒不見。
可是畫的后半段,卻漸漸寥落。
帶劍少年的身影漸漸隱沒于畫中,用筆越來越淡;錦衣少年似乎身處囹圄,終化為一團烏黑似血的墨跡。
而后,其他人也漸漸變得面目不清。
到最后,只剩下一個落寞的身影,獨立深山,在他的背后,只有黑色的影子和空曠的莊園。
楚逍遠見人們被壁畫吸引,提醒道:“大家伙兒別光看壁畫吶!這觀景長廊的背山一側,建有形態(tài)各異的花窗,花窗與背后花草建筑融為一體,形成一幅幅風景畫,真正做到了移步易景,渾然天成?!?/p>
洛人豪看楚逍遠始終沒有帶他們去見莊主的意思,不禁疑問道:“以往我來,不都是直接去見莊主嗎?今日怎么有興趣介紹起這座山莊了?”
“來來來,讓我們接著向前走,夠你們眼花繚亂的,”楚逍遠似乎忽略了洛人豪的疑問,繼續(xù)領著大家向前。
“走過長廊,便是四時亭。四時亭建于長廊之側,春天面東,可賞迎春花;夏天面南,可觀荷塘月;秋天面西,可見楓葉紅;冬天面北,可看檐上雪。
四時亭周圍另在建有四亭,可單獨觀賞四時景色,名曰春華、聽雨、秋月、嗅梅。春日攜友賞花,夏日觀荷聽雨,秋日食果賞月,冬日煮酒嗅梅,人生得意,豈不逍遙,豈不快哉。”
楚逍遠仿佛沉浸于美景之中,連聲音都高了幾度。
許久,他才緩過神來,繼續(xù)講道:“四時之亭有水環(huán)繞,鴛鴦浮于水面,水中有荷,荷下有鯉,悠游自在,好一段閑散時光。
過了四時亭,便是建于水邊無數(shù)座的亭臺樓閣,由水中走廊,空中連廊溝通交錯,形成錯落有致的別致景觀。
這些樓閣亭臺,各有其實際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