駿馬隨佳偶,寶刀贈英雄。
老馬識途,離開京城獨自回家的駿馬紅鴦帶回竹林中的,除了那把跟隨項人爾征戰(zhàn)多年的抗倭刀“巨鯊”,還有一封項人爾留給李詩詩的絕筆信。
李詩詩展信細讀,心緒難平。
信的第一行字是:詩詩吾妻,卿卿如晤。
兩行清淚自李詩詩的眼眶滑落,夫君項人爾的音容笑貌歷歷在目,仿如昨日。
她接著向下看去:
詩詩吾妻,卿卿如晤:
此番進京,兇難險阻,九死一生。
若未歸,則必死。
萬莫赴京中尋我尸身,以免節(jié)外生枝,徒遭橫禍。
家與國,兩難全;情和義,挑一肩。
抗倭數(shù)年,豈忍因一己之私而罔顧國家之危,使百姓再陷于倭寇鐵蹄之下?
故割兒女之私情,以使百姓愛其所愛,免遭離亂之苦。
欲舍此身軀,以死諫言,伸大義于天下,以求鋤奸斬佞,復(fù)用忠良,拒倭寇于國門之外,守萬家于疆域之內(nèi)。
一腔熱血,滿腹忠肝,無悔無畏,唯獨,唯獨有愧于你。
十載守孤城,相隨行千里。
深情厚誼,今世恐難償還,來生必當(dāng)有報。
夫:項人爾
李詩詩從駿馬紅鴦身上將絕筆信拿出,一字一句看過之后,手中的信紙卻早已被淚水濕透。
待將眼淚哭干,李詩詩才去屋里尋了幾件丈夫的舊衣,于籬笆院中立了一座沒有尸身的衣冠冢,只求日夜相守,寄托情思。
項人爾身死之后,李詩詩本已心灰意冷,了無牽掛。
一日,她忽聞倭寇卷土重來,再奪海波城,復(fù)侵東南,以致人心惴惴惶惶,百姓寢食難安。
李詩詩知夫君項人爾將平倭蕩寇視作平生之志,不忍丈夫白白犧牲,使一腔熱血付諸東流。
她承夫遺志,散盡家財,窮極人力,搜山檢海,方才找到戚弘毅的行蹤。
因此,便有了渡口的那一幕。
看著項人爾的墳塋,戚弘毅淌淚不止,心中憤恨難平。
忽的,戚弘毅竟面向墳塋,撲通一聲跪倒在地。
戰(zhàn)友之情大于天。
血染沙場中,淚灑將軍面。
陳忘等人面對此番景象,亦默不作聲,低頭閉目,靜靜地為項人爾哀悼。
哀默寂靜之中,突聞一聲刀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