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哈薩克千百年來的生活習慣很多人也不見得愿意改,逐水草而居,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已經是刻在他們骨子里的傳統(tǒng)。
而江布爾的村子是因為口岸吃的出現(xiàn)才改變的,這種情況并不多見。
安排好了村子里的事情,勞動力一下子也就富裕起來了。如今月季已經做了村主任,自然也得考慮勞動力的安排問題。
只是這些老年人和女人實在沒有合適的事情可做,因為牧民女人從來沒有工作的習慣。
雖然城市里的各民族女人已經開始進入工廠,但是真正的牧區(qū)還真沒有這樣的例子。
月季想了半天,又給楊革勇打電話商量,一番商議后決定在霍爾果斯口岸那里去開一個小吃大排檔。
因為那里的土地都是屬于村子里的牧場,他們在那干什么理直氣壯。
報告打到鄉(xiāng)里,鄉(xiāng)里對這件事也吃不準,又報告到縣里。只不過等批下來又不知道啥時候了?
月季和買買提一商量,先不等了,干起來再說。等批下來估計掙得錢都夠蓋房子了。
反正他們弄大排檔搭幾個棚子,鋪一些地毯就行。這些都是現(xiàn)成的,再說又沒打算弄多復雜的東西,弄幾個馕坑子,再挖幾個土灶就行。
到時候馕餅,手抓飯,馕坑肉,拉條子一搞起來,市場那么多人聞著味兒都得跑出來。
到時候若是有人管,告訴他們:“我們哈薩克是個好客的民族,誰餓了來吃點咋了嘛?”
事情定下來,買買提和幾個村里管事的就去張羅東西,一下午就給弄了個差不多。
第二天一早,一幫男人就去挖土灶,建馕坑。本以為市場管理人員得出來管,結果連個問的人都沒有。
白天一天,灶臺和帳篷全部搭好,就準備開業(yè)了。
這個大排檔搞了幾個大帳篷,可以同時容納一百多個人就餐。帳篷都是用牧民自己趕得氈子做成的,加上地毯,不但漂亮,還非常的有民族特色。
大排檔的主力都是各家手腳利索的女人們。初步確定是給工資,剩下的利潤再平分給村民。
當然,這一切都得等營業(yè)之后再商量,見不到錢,什么都是空想。
開業(yè)這天,女人們都穿著自己最漂亮的衣服天還沒亮就來到了大排檔。
等到九點多到了飯點的時候,各種吃食已經擺到了桌子上,那香味立馬彌漫了整個市場。
剛剛擺好攤的商戶們紛紛跑了過來,價格都沒問就開始要了自己喜歡的東西吃了起來。
在北疆不用擔心挨坑,絕對的良心價,各種拉條子兩塊錢一碗,不夠吃免費加面。
今天來的女人大概有三十多個,一開始看熱鬧的多,因為做飯用不了那么多人。
結果隨著客人的增多,哪還有時間賣呆?全部跟著忙了起來,后來又去村子里喊人,沒辦法,吃飯的人太多了。
好幾千人的市場,加上口岸過來的國外商戶,這流量胳根本沒辦法統(tǒng)計,一人一個馕他們都供不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