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基不講究,基本就是沙子水泥累磚頭起來就行。那個年代還沒有地梁和柱角那個說法。
所有的墻都用磚壘起來就行。別說不結(jié)實。明清建筑多了。那時候水泥都沒有。聽說過誰家房子塌了?
地基壘起來之后,按這邊的講究就是在墻上要鋪一層葦子。因為這邊土質(zhì)比較容易產(chǎn)生鹽堿。
不過這點(diǎn)早被葉雨澤給否了。因為地基上面鋪葦子,這個地基就沒啥用了。
跟上面的房屋整個成了兩個部分。
所以,挖地基時候。葉雨澤就讓人在地基槽里鋪了塑料布。這樣土里的濕氣就不會侵蝕墻體了。
都是自己人,又不是因為工錢。所以施工進(jìn)度很快。到中午吃飯的時候,墻面已經(jīng)有一人多高了。
中午的菜燉了滿滿兩大鍋。葉雨澤沉著奶奶沒注意又放了足足有十斤肉下去。
氣的奶奶拿著掃帚追了葉雨澤半天??墒菦]追上。
吃飯的時候,男女老少拿著碗都來了。
這也是規(guī)矩,不光干活的人吃飯。就連女人和孩子們也得一起來吃。
不過大人孩子給的多少是不一樣的。
這個主家自然不好出頭。這個就由馬爺?shù)睦习轳R奶奶負(fù)責(zé)給盛菜。給多少就是多少。不夠吃活該。
當(dāng)然,這個只是形容。沒有哪個人會不讓人吃飽。只是防備那些連吃帶拿的人罷了。
干活的的人當(dāng)然不算在這些人里面。他們是管夠的。
兩水桶菜擺在工地上。加上一大框玉米面餅子。
那菜油汪汪的。上面一層大肥肉片子??吹萌酥绷骺谒K麄兤匠e說吃,就是見都沒見過這么毫橫的肉菜。
加上豆腐,粉條。看的他們恨不得連舌頭都一起吞了。
馬爺拿著大勺子敲敲鐵桶。“主家夠仁義。你們也得拿出仁義對人家。不但活要快。還得干好!”
一幫人鬧哄哄的回應(yīng)著馬爺。然后拿起勺子就朝自己碗里面裝菜。
然后都蹲在地上呼嚕呼嚕的吃了起來。估計半碗下去都沒嘗出味道。吃的太快了。
徐僧兩口子陰沉著臉坐在炕上。炕桌上面擺著幾塊咸菜和高粱面餅子。
他家雖然比別人糧食多一些。但是也只限于能吃飽。想要吃好也不太可能。
畢竟那個時代的干部和后世的官區(qū)別還是很大的。
他家的大女兒拿著個大碗就出去了。這個還真不是他們授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