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nèi)的貨物終于到了,這還是借助戰(zhàn)士服裝廠的渠道。不然四十天也到不了。
二紅她們早就租賃好了倉庫。貨一到,就全部入庫。前期她們只開了三個店,涵蓋了葉雨澤他們這個社區(qū)的三個居住點。
說是便利店,但是不是屬于那種微型的,而是基本上都貨物都有。最起碼人家常吃的面包,火腿,
奶酪是一定要有的。
跟別的超市不同的就是琳瑯滿目的中國商品。生活用品到工藝品,不但物美而且價廉。
老米其實跟國人一樣,喜歡湊熱鬧。所以便利店一開張,便都走了進來,其實進來時候不見得想買東西,就是看看。
不過一圈轉(zhuǎn)下來,腳步邁不動了。“哦,買噶。這個刀叉怎么這么便宜?哪里產(chǎn)的?”
幾個大媽圍在那里仔細觀察著手里的餐具。
“中國產(chǎn)的,怪不得便宜。”有個大媽剛想放下手里的東西,
嘴角露出一些不屑,仿佛買中國商品掉價一般。
“我要了,太便宜了。還這么好看!”她旁邊那個女伴一邊驚嘆著,一邊往籃子里撿著東西。
便利店太小,不預(yù)備購物車,所以購物自帶籃子。這邊不流行送塑料袋的,不環(huán)保。
不過到是一種竹編的手提籃非常漂亮。這個東西本來賣五美元,不過只要在本店購物,這籃子一律一美元一個,作為購物筐使用。
籃子就堆在收銀臺跟前,標(biāo)注的很清楚,有些沒想買東西,就是想看熱鬧的人,被這籃子吸引,也都把商品裝滿了。
米國收不高,物價也高。所以中國商品在這里都賣出了比國內(nèi)高十倍的價格。
這還真不是二紅她們賣高價,
而是此時美元對人民幣匯率,還維持在1:9左右。
這樣一來,
即便高出十倍,他們也覺得非常便宜了。因為跟他們國內(nèi)商品比,確實要便宜的多。
就如這個竹編籃子,進價不過五角人民幣。竹子又不要錢,就是個加工成本,一個農(nóng)民一天編二十個問題不大。
農(nóng)民一天掙十塊錢已經(jīng)非常高了,但是拿到米國,這東西賣五美元一點問題都沒有。
即便半賣半送。一美元也等于九塊人民幣了。其他商品就更加不用說了。這就是貨幣差異造成的利潤空間。
不要小看人家貨幣不值錢的國家,你看日元和韓元。都看著跟廢紙一樣,但是人家不發(fā)達嗎?
看著川流不息的人群,二紅和瑪莎都笑了。雖然這情形無法跟在中國開業(yè)那人潮洶涌的情況比,但是人家購買力強啊!誰讓人家美元值錢。
不過她們并沒有被這情形沖昏頭腦,這只是第一天,她們要多看看,分析總結(jié)哪一類商品好賣。到時候進貨時候可以側(cè)重。
還有米國這邊一些生活用品,中國那邊沒有,但是只要把樣品寄回去,哪有中國人造不出來的東西?
所以,
她們不著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