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老四開始改變策略,把同學們的興趣往別的方面引導:“比如各種運動,成績好的有獎勵。學習好的有獎勵?!?/p>
還別說,這樣過了一段時間,變化最大的就是原來那些問題少年們。因為這些家伙才是最愛表現(xiàn),并且有野心的人。
老四的獎勵并不多,就是一件禮物,或者一點零花錢。因為少年們本身的渴望也并不高。
比如一定棒球帽,一雙鞋子?;蛘咭环菟徒o心儀之人的小禮物。這邊的初中生跟國內(nèi)可不同,人家談戀愛是沒人可以干涉的。所以異性之間的禮物需求量最高。
可這些又能花多少錢呢?一天一百美元都花不了。
相對于老四每天都收入,簡直九牛之一毛都算不上。
跟葉雨澤的能動嘴就別動手不同,老四做人的原則則是能用錢解決的事情,那就不要費腦子。
也許是歪打正著吧,這些問題少年們在老四的物質(zhì)鼓勵下,竟然慢慢變成各種人才了。那些心思都用在怎么樣獲得獎勵,而不是惹是生非上面了。
后果就是學校安靜了很多,老師省心了很多。最后各種反饋集中到校長那里,老四漸漸浮出水面,暴露在校長面前。
米國人的教育可絕對不是以學習為主,而是比較注意開發(fā)學生的各種潛能。老四這樣領(lǐng)導人才很快就被選舉為家房的學生代表。英文單詞是“homeroom?!?/p>
美國的中學從初中開始就沒有了“班”的概念,因為學生是選課的,老師在不同的課室,uu看書等著學生來上課。然而,雖然沒有“班”的概念,但是還存在著“年級”的概念。
而家房,是同一個年級的學生,分成幾個大組,每一個大組,其實就是我們也可以叫“班”。
每天定時有一次聚會,在一個教室里面,由一個老師負責跟他們講一些跟該年級有關(guān)的東西,比如全年級什么時候照相了,畢業(yè)考試什么時候進行了,學校最近有什么重要的活動,選課什么時候開始了,大家如何參與了。。。。等等。
另外,全州統(tǒng)考,也是在家房進行的,因為理論上每一個學生能選不同年級的課,統(tǒng)考的時候必須是同一個年級的學生集中在一起考,這樣就必須有家房的存在。
可別小看這個家房學生代表,他們要把家房的同學的意見,也就是涉及同一個年級的同學的意見,代表家房,參加校長內(nèi)閣會議,有點像國會那樣的東西。
在每星期一次的“校長內(nèi)閣會議”中,向校長作出報告的。那間課室太熱啦,太冷啦,學校的廁所太臭啦,哪個老師不公平啦。。。。。。都是每周的例行會議中要說的問題。美國的中學是由學生跟成人共同管理學校的。
“校長內(nèi)閣會議”中擔任代表的學生,就有資格參選學校學生會的干部資格了。到了競選的時候,全校鋪天蓋地都是競選廣告。候選人各出奇招拉票,學校的電視會直播競選演講。。。。。。跟真的選舉沒兩樣!選出來的學生干部,全都是領(lǐng)導能力非常強的。
喜歡大**墾請大家收藏:大**墾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