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盒子板,卷揚機,塔吊之類的。沒有這些設(shè)備,根本沒有辦法干這些活。目前還可以借助三建公司的使用,但是以后萬一需要獨自承攬工程呢?
還有,一百多口子人都長期在京城。也需要個落腳的地方,可以放放工具,空檔期人們也可以回來休息。這地方肯定需要一個大院子。
兩個人商量之后,決定這筆錢先不要動。不過這次工資可以多發(fā)一些,特別是第一批跟著過來那些人。必須有所區(qū)別。
下午葉雨澤宣布歇工半天,專門發(fā)工資。葉雨澤把一摞摞的現(xiàn)金碼在桌子上,喊著名字一個個上前領(lǐng)取。
首先喊的是那些來的比較晚的人,他們沒啥技術(shù),做的都是小工,幫著搬搬磚,推推水泥之類的活計。他們工資是每個人四百加一百的獎金。
第二批叫的是新來的技術(shù)工,是那些技術(shù)技術(shù)熟練的瓦工,木匠。技術(shù)工種。這批人每個人五百加一百獎金,每人六百元。
然后是最早來的那批四十人,這些人可以說是來京城后立下汗馬功勞的元老們,這些人則沒有分工種。每個人六百元加一百獎金。另外就是徐滿囤三個隊長了。他們?nèi)齻€則是每人一千元加二百獎金。
之所以把工資拉開檔次,葉雨澤也是為了施工隊的長遠發(fā)展。干的越久,技術(shù)越熟練的,工資肯定越高。而且會是以后公司的骨干。
工資發(fā)完自然就要會餐,這些人改善生活比較簡單。肉管夠就成,而且要肥的!這點要求對于葉雨澤自然不成問題了。
如今的京城只要有錢,吃的喝的你就不用發(fā)愁買不到了。這些農(nóng)村漢子們一個個激動的到了晚上很多人失眠了。
估計這是他們憑生第一次睡不著。老家那邊物價也開始上漲。但是畢竟有限。再這樣接一個工程誰都能蓋的起房子了。
而最早來的那四十個人,家家戶戶基本都蓋起來了。這段時間,他們也沒少跟三建工人們接觸,雖然這些家伙們一個個眼高于頂。但是一問工資,比他們還差著一截呢。也不知道他們驕傲在哪里?只是因為生活在帝都嗎?
下午吳老黑組織公司高層開了個會,把葉雨澤的想法說了一遍。這次人們反響有些不同,有些人非常堅決的反對,一直到下班,也沒能形成一個統(tǒng)一的意見。
其實這件事吳老黑也沒有下決心該不該這么做?主要是心疼啊,大蛋糕被人家切走一大塊,雖然以后蛋糕越來越多,但是寧可壞了也舍不得分出去。這是一種普遍的心理。
晚上吃飯的時候,吳老黑跟兒子談起來這件事情。吳衛(wèi)國眼睛亮了起來:“爸,要不你跟這個葉雨澤說說,我去他那里干活得了?”
吳老黑愣了半天,伸手在兒子腦袋上拍了一巴掌:“你傻了嗎?堂堂的設(shè)計院不待著。跑去農(nóng)民工隊伍里面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