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青察言觀色,那馮笑生看似貪玩,實則沒有多深的心機,人也不壞。
馮二爺老來得子,注定和子孫緣薄,二爺若是哪日去了,這孩子和他娘孤兒寡母的,也確實需要有人照應。
“我記下了,多謝徐兄弟,這輩子能和徐兄弟結(jié)交,實在是我的福氣?!?/p>
馮二爺也是個精明人,他一聽徐青這話,心里一下就明白過來。
他以前接觸過修行門道,是大伯的出馬弟子,知道一些超出凡俗的事。
而眼前的徐青也不是普通的白事先生,馮二爺雖不太清楚對方到底有多大本事,但一定不是普通人!
如今徐青沒來由的提這么一嘴,顯然是看出他壽數(shù)無多,在提點他,同時也是為了讓他安心。
人老成精,一對忘年交心里各自跟明鏡似的,馮二爺只字不提敗壞興致的事,徐青則以為這些年馮二爺成為人父后,便改了性子,已經(jīng)不那么膽小怕死。
可當馮二爺顫抖著雙手,擡起茶盞,把茶水濺的到處都是時,徐青才知道對方不是不怕死,而是一直在壓抑著心里的情緒。
徐青伸出手掌,往馮二爺抖若篩糠的肩膀上拍了拍。
“徐兄弟,笑生才剛過十八,我還沒見到他娶妻生子,還沒看到他成家立業(yè),你說我怎么能夠放得下他”
徐青眉頭一皺,剛想開口說話,卻忽然瞥見會客廳外,正帶著大伯往里走的馮家少爺。
他眼前一亮,眉頭舒展道:
“二爺不必擔憂,這不還有大伯嗎!它對二爺,對馮家,可一直都不離不棄。有它在,笑生不會過的太差?!?/p>
馮二爺順著徐青目光看向廳外,當瞧見大伯的那一刻,他顫抖的肩頭竟也漸漸平靜下來。
廳外,馮笑生人未到,聲先至:
“叔父,你瞧侄兒喂養(yǎng)的大伯,可算神俊?”
徐青看著肥成球,估摸著得有二十來斤的大伯,心中啞然。
這大白雞倒是像極了小號的金鸞。
“養(yǎng)的不錯,比大伯跟著你爹時,神俊的可不止一點半點!”
馮二爺無言以對,不過徐青有句話說的對,笑生確實對大伯更加用心。
要知道,當年他為了活命,可是當著廖公公的面,吃下了‘大伯’的肉。
若是當時換作馮笑生,怕是會直接掀桌,寧死也不愿受那閹人逼迫,茍且偷生。
月華初上,徐青拗不過馮二爺盛情相邀,于是便又和馮家人一塊兒吃了頓晚宴。
當時耋耄之年,滿頭白發(fā)的馮二爺坐在主位;三十來歲,舉止嫻雅,艷而不嬌的馮家主母也陪坐在側(cè),最后便是十七八歲正值青春年少的馮笑生了。
徐青這一頓飯吃的那叫一個別扭,也就是馮家上下都是熟人,要是換個不知情的過來,還以為是他一家四口在那兒用膳,且還是三代同堂,家庭和睦。
好歹,他硬挺著吃完了這頓飯,反正以后馮二爺再想留他,他是絕不可能答應了!
徐青哪怕逃也似的出了馮家大門,也依舊忘不了馮二爺那甚是失落遺憾的目光。
這老頭一把年紀,怎么還想著追時髦,要把滿頭白發(fā)染成別的色?
這合適嗎!
趁著夜色,徐青來到王陵遠家中,那屋里的燈燭依然亮著,每隔一個時辰,竇云、宋圖便會去看一眼,為老師掖掖被角,或是挑去多余的燈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