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奶奶在伙房煮小豬吃的潲,聽到人喊,出了伙房朝外看,看到同村人和幾個牛高馬大的男女,忙問啥事。
“嬸子,這些遠客是找周夏龍的。周村長知道你們家遠客,給周夏龍打電話了。”村民說了一聲,用夾雜著濃重本土口音的普通話向遠客們介紹:“這位嬸子就是周夏龍的媽媽?!?/p>
外省口音的眾人在屋主出來時就在打量老太太,聽了介紹,一個中青年出列,客客氣氣的向老太太問好:“老人家您好,我們是李春秀的娘家人,從家鄉(xiāng)過來看看春秀,給您添麻煩了?!?/p>
周奶奶聽說客人們是找兒子的,正想招呼客人進家,張家后生又用普通與人說話,她來不及問客人是誰,當客人自己說是李春秀的娘家人,吃了一驚。
“你們是春秀的娘家人?快進屋來坐。喛喲,難為你們這么大冷天的來看春秀,找到這里不容易吧,春秀寫信應該留了手機號碼,咋不打個電話叫春秀和夏龍去接你們?”
周奶奶一邊招呼客人,一邊招呼張家后生一起到家坐坐。
張家人沒坐,說有事要去街上,先走了。
李春秀的娘家人向領路的村民道了謝,先先后后地登上周家門前的臺階進了周家的大門。
周奶奶等客人進了大門,忙領著大家兒去下屋的客廳,將罩著桌子的被爐的桌子搬開,開了取暖用的電爐,請客人們坐下烤火取暖,再去給一人倒了一杯熱水,拿來干果瓜子。
李家人跟著老太太進屋,一邊走一邊打量,坐下后想攔著老太太別張羅,老太太不肯,等老人家端來了干果瓜盤,一個老年女性才拉著老太太一起坐下。
“大妹子,我是春秀的媽,我那姑娘以前不聽老人言死活要嫁給張姓后生,嫁來這邊再沒回過娘家,她不要娘家,我們也憋著一口氣,誰也沒來e北看她,誰知……她以前竟過成那樣,要不是今年夏天收到春秀寫的信,我們還以為她過得很好,根本不知道她經過了什么。”
拉著周奶奶手的女人也有些年紀了,自我介紹了自己,眼角濕了:“春秀第一嫁過得不好,是她自己看走眼,怨不得誰,難為大妹子你們家不嫌棄她二嫁,對她和孩子好……”
她說著說著,有些哽咽。
知道女人是春秀的媽,周奶奶吃了一驚,趕忙勸慰:“你是春秀的娘?親家母,快莫難過,老人說‘當兒不覺娘心苦,養(yǎng)兒方知父母恩’,春秀年青時一時頭腦發(fā)熱遠嫁了,那時不知道父母的良苦用心,等她養(yǎng)了兒女,也嘗到了為人父母的辛酸,不回娘家也是怕你知道她過得不好擔心她?!?/p>
被周家老太太親密的叫“親家母”,李媽呆了呆,動容地攥著周奶奶的手:“多謝大妹子,都怪我一時激動都不知道說了什么。大妹子,我給你介紹一下,挨著我的這個男人就是春秀他爸,你左手邊這是春秀她大伯娘,過去一個是春秀二伯娘……”
周奶奶順著春秀娘李媽的介紹看著過去,春秀爸年紀不少了,看著起碼七十有多,李大伯娘二伯娘也不年青了,看著與以前的曹婆婆差不多的年齡。
另五個中青年是李春秀的哥哥們和表哥表弟。
李爸姊妹五人,三男二女,李爸上頭有兩個哥哥一個姐,下頭還有一個妹妹。
李爸有兩個兒子一個女兒,他大哥有兩個兒子,二哥三個兒子,他姐姐有三個兒子,妹妹也是三個兒子。
兄妹五人那么多孩子,僅李春秀一個女娃,李爸的哥哥姐妹都疼李春秀,大約正是因為從小受大人疼愛,李春秀戀愛時才叛逆性強,家里人越不同意,她偏要嫁。
李春秀遠嫁到前夫張家,最初幾年有寫信回去,每次報喜不報憂,剛結婚的幾年,娘家并非每信必回,好歹一年也有一二封信,后來娘家沒人再回信,她婆婆重男輕女越來越厲害,與男人的感情也越來越淡,日子過得不好,她也不再給娘家寫信。
直到嫁來了周家,她終于釋然,在女兒、周夏龍與婆婆的勸解下,暑假時給娘家又寫了一封長信。
李爸李媽時隔多年再接到女兒的信,才知女兒經歷了那么多的變故,當時也沒回信,為的就是方便搞突襲。
親自前往e北也是李爸與兄弟姐妹們經過深思熟慮做出的決定,他們覺得只有親眼去看看才知真假。
李爸的兩個哥哥和姐姐年紀大了,天寒地凍的,怕路上受寒生病,便沒來e北,他妹妹腿有風濕癥,冬天疼得厲害,也不宜長途旅行,只有兩個嫂嫂死活要到e北看侄女,誰都攔不住。
李大伯娘李二伯娘各帶了一個兒子,李爸也帶了小兒子,李大姑李小姑也派了一個兒子當代表,因此探親團是四老五中年的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