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威王做足了姿態(tài),扶著申包胥的手,一副熱情彭拜的樣子。
“敢問申子,你來稷下學宮,是暫時講課,還是長期擔任祭酒?”
在場所有生靈都以為申包胥會是前者,畢竟他這位對周國幾乎有“力挽狂瀾”之功,雖然只是哭了一場。
但拯救了周國這個功勞跑不了!
無論是他出身多么低微,沒有一分姬家血統(tǒng),下一代周王不封個爵位,全天下都要罵。
不過讓大家驚訝的是申包胥選擇了后者。
“申自問學問不及各位大賢,難教學子,只求一助教,跟在管子身后效命。”
秦威王好奇道:“申大夫想要協(xié)助大祭酒,固然是幸事,可周國封地如何處置?”
一群生靈豎起了耳朵。
他們很想知道周王室會給什么待遇酬謝申包胥的功勞。
“申不過是因緣際會,盡了作為臣子應(yīng)該做的一點小事,復(fù)周國者,人皇也!”
“豈敢貪潑天大功?”
“來之前,我已經(jīng)向令尹(周國宰相)辭去所有職務(wù),并明述復(fù)國大功在人皇陛下,周國當償還此恩?!?/p>
管仲、鮑叔牙、秦威王、贏小白、列子、扁鵲等微微一笑。
這位可真是太有自知之明了!
申包胥自然才能有限,否則不會在周國多年,還是一個小小的低級下大夫。
就如同他自己說的,這一次可以名動人界,最關(guān)鍵還是機緣巧合。
有的生靈是個人才德高于機緣,就算沒有機遇,也一樣可以證道。
但有的人才能不足,的的確確是坐上了風口的機遇。
很多人分不清風口和自身,把自己的成功看成是自己的能力,而非大環(huán)境、大機遇,最終飛得越高,跌得越慘!
申包胥顯然擔心自己坐上周國的上大夫位,有被其他人拉下馬的可能性。
可不接受,周國也不會同意。
既然兩面為難,那就只好選擇“退隱”(逃走)了。
管仲看到申包胥如此有自知之明,并沒有被巨大的功勞沖昏頭腦,笑道:“如此,管仲之幸,得一賢人相助。”
“先生第一,洪荒大賢!”
很多秦國學子大聲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