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丈,看在阿房情份,寡人給你最后的機會?!?/p>
冊封大典高臺上,嬴政看著臺下群臣,眼中掃過李斯跟前的昌平君,心里默念一句。
他都把自己的嫡長子,岳丈的親外孫都給立為太子。
如此恩寵下,岳丈還要堅決站在大周這邊,那就不能怪他無情了。
幾天之后,看到手里的奏章,嬴政笑了笑,殺氣盈滿大殿。
國丈爺昌平君因為五十年辛苦籌劃物資,證明了自己的立場,自請為南郡郡守,為大軍提供后方保障。
“哈哈哈,寡人的岳父,可真是為國忠貞無二,既然如此,孤自當(dāng)成全!”
南郡是秦國最南邊,與大周交接的邊境。
眼看著大戰(zhàn)即將開始,南郡郡守可謂是關(guān)系前線最重要的文臣之一。
說個不好聽點,如果南郡郡守叛變,在關(guān)鍵時候引入周軍,切斷了挪移大陣,都算是把前線大軍反向包圍了!
這么一個重要的位置,自然應(yīng)該交給一個對大秦?zé)o比忠心的重臣手里。
但昌平君是嗎?
如果不是地藏親自過來,輔證了波旬的證詞,他還難免會遲疑。
畢竟自己的岳丈何至于為了一個必然滅亡的大周效死。
圖什么呢?
要知道,周帝之位本來就應(yīng)該是他岳丈的。
結(jié)果,岳丈來秦國交際,辛苦為國謀利,后面自己的好爹就把位置給了他弟弟。
這是人干得事情嗎?
過河拆橋、忘恩負(fù)義,不外如是!
可事實證明,自己這個岳丈的確有點“忠心過頭”了。
不論是章邯,還是波旬,都沒能直接找到昌平君通敵賣國的證據(jù)。
但有些事情,不需要證據(jù),只要有嫌疑就足夠了!
事關(guān)幾百萬仙軍的大戰(zhàn),這時候要什么證據(jù)?
有這個嫌棄,就足以暗中處置,或是秘密處死,或是關(guān)押囚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