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夫子您如何看待?”
鄒衍笑著看向了荀況。
荀子臉上表情沒有任何變化,“你何必問我,后人其實已經說的很明白了?!?/p>
“他們看不到未來,卻又看到了未來?!?/p>
鄒衍不置可否又看向了另一人,“公孫先生呢?”
公孫龍笑了笑,“想要的太多,能擁有的太少,歸根結底他們知道了自己無法觸及的世界,卻又無能為力所以才感到痛苦。”
“過去不可改變,未來一片迷茫,唯有今天能握在自己的手里?!?/p>
“認清自己,以求心安?!?/p>
“這些道理他們已經足夠多了,遠比我們知道的還要更多,就看他們能不能真的明白了?!?/p>
“那你又是如何想呢?”
公孫龍看向了鄒衍。
鄒衍:“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
公孫龍:“。。。。。?!?/p>
【中國人一輩子都在等一個值得自己死去的機會】
【許多人都曾想過,讓自己的死亡有一場極致的落幕,為何這么多人會對于殉道有一種莫名其妙的使命感呢】
【這就不得不提儒家思想幾千年來帶給華夏的影響,儒家對于華夏究竟是好是壞許多人都持有不同的看法】
【在不少人的印象中,儒學在某種程度上已經開始妖魔化,但今天我們只講殉道主義和儒家之間的聯(lián)系】
【孔子言: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生以成仁】
【孟子曰: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其核心思想便是將道德價值置于生命之上,構建了一種超越性的人生觀,即死亡不是終結,而是道德完成的形式】
春秋年間。
孔子捋了捋胡須,“殺生成仁,不錯,這話是我說過的?!?/p>
“死亡不是終結,而是道德的完成形式,這話總結的非常有意思?!?/p>
“你們如何認為將道德置于生命之上?”
顏回思索一番后回道:“然!”
孔子:“。。。。。?!?/p>
孔子笑著擼起了自己的袖子。
顏回:“善!”